刘丽华连夜赶制2000个包装袋,当她一夜未眠,把产品摆在魏科长面前时,整个供销科的人都惊呆了。他们不相信这样的包装袋出自一个小作坊,更不相信她能接受1角7分的低价,魏科长当即表示先订10万个,10天内做完。
第二天中午,魏科长和科里老董找到刘丽华的家。“妈妈,我饿。”儿子一声声叫着,可家里没有吃的,刘丽华正暗自掉泪。魏科长劈头就问:“1角7,你能行吗?”
刘丽华平和地说:“其实,你们平时的进货价是2角6,1角7我根本就赚不到钱,刨去电费、料钱,我只能是给你们加班加点,干搭人工。”
魏科长和老董相视一笑,“那你为什么还接?”“没办法,不接——我连这个活都没有。不过,我知道你们会来找我的。”刘丽华微微一笑。“姑娘,你赢了!”魏科长哈哈大笑,他主动把价钱提到2角4分钱,并让刘丽华先领4000元料钱。
“我当时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来的,支票攥在手里,怕汗水溻湿了;放在兜里又怕丢了。”回到家,刘丽华一把举起儿子欢呼雀跃,积压在心底的酸楚顺着脸颊扑簌落下,看到妈妈哭了,儿子张开小手拭去她的眼泪“妈妈不哭,不哭……”
凭辛勤淘到第一桶金
做完10万个包装袋,刘丽华蹬着三轮车送到毛线厂,打成大包的包装袋必须送到4楼。刘丽华把孩子放在楼下,自己扛起大包艰难上楼,这一幕正好让厂长看到。厂长跑到办公室大喊:“那个姑娘是哪个科的?你们这些人闲坐着,让一个女人扛那么重的包!”大家慌忙冲到楼下,帮着她运完了所有货物。之后,毛线厂又把40万个包装袋的活给了刘丽华,这两次活,刘丽华拿到了有生以来赚到的最多一笔钱——1万元。[Page]
1989年农历大年三十上午,有5万个包装袋要送到吉林市第二食品厂,刘丽华艰难地蹬车赶去。到时已14时多,工人大多已经下班。刘丽华只好自己扛货,楼外的铁梯冰冷湿滑,她几乎跪着一步一挪地搬完了所有货物,汗水浸透刘丽华的棉袄,冷风一吹冻得就像铁甲一样。
邻居们都忙着做年夜饭了,刘丽华才急忙赶回家里,推开家门,脸盆都已冻成了冰坨,7岁的儿子扑上来说:“妈妈,我做好年夜饭了。”她揭锅一看,一锅夹生饭。
刘丽华抱着儿子,眼泪断线般落了下来。
【发展篇】
1000元建成个新厂房
8年过去了,1996年6月,刘丽华的生产规模扩大了许多。这时,谁也不知道,这个每天蹬着三轮车送货的女人,已积累上百万资产。
刘丽华决定建新厂,她把厂址选在吉林市昆明街一胡同内。带着12个女工,自己动手建厂。这些原本是下岗职工的女人,在工地上用巨石夯土,自己捡来砖头砌盖厂房。有的女工八九岁的孩子也加入了施工的行列。
中秋节到了,刘丽华和女工们终于把工厂建成了,前后花费不到1000元钱。女工们每人从家里带一道菜,在新厂房过中秋。酒杯刚一端起来,女工们的泪都掉了下来。
副市长帮助再渡难关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