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盘点的时候,2007年总共只盈利1万多元。辛苦付出后的这个结果让蒋雅芬十分沮丧。有好几次她都险些放弃。
这时一个购买宫灯杏仁蜜的顾客第一时间给蒋雅芬打来了电话,用带着激动得有些哽咽的声音告诉她,她终于找到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姥姥身上那种令她安心的熟悉味道。这种失而复得的激动情绪深深感染了蒋雅芬。正是这些与“祖母级”国货有着千丝万缕维系的温情和回忆给予她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她要坚持下去。
个性化经营起死回生
蒋雅芬从一开始就深谙个性化经营的道理。淘宝上经营国货护肤品的店铺竞争日益激烈,蒋雅芬深深明白只有与众不同,才能让更多的顾客选择自己。
因此在建店伊始,她几乎将所售产品试用了个遍,然后一一写下使用心得和导购语,这在当时属首创。一番努力下,“唐寄奴”终于逐渐形成了店铺独有的一种充满古典诗意的文化氛围,沉淀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并通过口碑相传拉来了更多新顾客。
再加上《健康时报》的那篇报道放在人民日报网后,被很多国外的华人论坛网站转载,那段时间,蒋雅芬总是半夜接到国外的电话,每天都有10多个国外的订单。许多留学海外的中国学生在蒋雅芬的小店购买国货,其中加拿大、英国的客户最多。
小店生意终于有了起色,每天的流水额从几十块钱慢慢增长到了3000多元。“唐寄奴”的名声越来越响。一些同类店铺原封不动地复制粘贴“唐寄奴”的使用心得和导购语,更有些店铺甚至公然抄袭“唐寄奴”的招牌来招揽顾客。曾经将她拒之门外的一些国货厂商也闻风而动,主动联系蒋雅芬,希望能为她直接供货。
但刚刚尝了点甜头,蒋雅芬就又遭遇了一次低谷。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部分地区物流禁运,全国有12个省的顾客因物流问题不能买东西。小店每天的营业额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幸而奥运会不到一个月就结束了,奥运会的成功反倒使人们的爱国热情猛涨,连带着国货也成了香饽饽。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