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立马加入了会员,编号已经是300多了。粗粗地替他算了一笔帐,假设会员总数为300,其中仍然活跃的会员200人(另外100人可能已经退出了),每人每月交30元租借费,那就是6000元。而且因为这6000元不需要缴纳税费、不需要缴纳管理费,几乎是没有任何成本的,等于是税后收入,按照20%的税费或成本换算,则等于是税前收入7500元。而据他透露,书报亭的收入到个人手上通常一个月大概能有1500-2000元,最稳定的主要还是来自于报纸,并非杂志。即使因为出租业务而影响了杂志的销售,假设销售下降造成通常收入下降30%,以1500元的下限收入计算,则下降后的正常收入为1000元,两项相加,他的月收入达到了8500元。这是普通报贩收入的4-5倍,而且他的收入非常稳定,毕竟改买为租对所有的读者都是十分合算的。此外,租借期限内,每人收取押金20元,200人就有4000元的押金在他手上,只要租借生意还在,这其实就是一笔长期的无息贷款,利用这笔资金,可以多进些畅销的报刊或文具。 毫无疑问,撇开他“挂羊头、卖狗肉”的道德问题不谈的话,这是又一个充满了草根智慧的生存游戏。他的获利机制就是将“销售利润”转换成了“租借利润”,而租借的运营几乎为零,且租借的市场吸引力远大于销售。在这个游戏中,读者和报贩子无疑是两大赢家,报贩子因为“点子一响而黄金万两”,获得了4-5倍高于同行的利润,而读者的所得却是以数十倍来计算的。 创业中国(www.chuangyezg.com) 那么,在这个游戏中,杂志社真地会如我最早想象的成为受害者吗?粗看之下,杂志社无疑是受害者,杂志社要缴纳不菲的各种台面上或台面下的费用以进入书报亭的连锁流通渠道,为的就是推销杂志,但报贩私下改售为租,实际上是将杂志的销路有效地切断了。毕竟对于读者来说,除了少数的收藏者外,购买或租借所满足的是同一个需求:阅读,既然有更低廉的方式,为什么还会去选择贵的方式呢?当然会影响购买量。报贩所基于牟利的关键一点,就是代销制度下的可以退货。实际上,报贩借用了、或者说盗用了杂志社的资信,这和房产中介将卖主委托出售的房产私下出租的本质是一样的。
创业中国编辑:一个书报亭的报贩子,为了自己生存得更好而打出的一个擦边球,却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当然,首先你不可以带着批判的眼光,带着所谓白领的傲慢,带着莫名其妙的道德优越感。那么,最终你能明白我们的伟大领袖曾经说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那可真是真理呀!在奔波忙碌的飞行途中记下此故事,想想作为“太空人”的苦,即使月入8万,恐怕也没有那个月入8000的报贩子兄弟来得更有幸福感。果真此信息被哪个风险投资采纳,可别忘了留点期权给我哟,呵呵!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