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赢在中国”看了很多期,令人奇怪的是极少有博士学位的选手参加这个栏目,更令人奇怪的是往往越是得到评委们欣赏的选手学历水平就是越低。有人说这是个“农民企业家”的时代,以前我不信,现在我开始觉得有些道理。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博士不如农民呢?难道一个读了几十年书的博士高级知识分子反倒把自己读失败了?我们要深刻的反省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时代的博士反倒不如了农民?
第一:博士创业的起点远远高于农民;博士是高学历知识分子,他们有很强的社会认知能力,相对于农民而言,他们能更快的适应这个迅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同样高学历人群一般也有更多的人脉关系,比如有很多大学或硕士时的同学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工作,一旦一个博士创业时,他就可以利用这些现有人脉资源。相对于一个农民来说无疑占尽了天机,博士创业的起点远远高于一个农民来创业;
第二:博士创业爆发力逊色于农民;一般高学历人群去创业,让他的公司生存下来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一旦这个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开始止步不前了,原因是高学历的人群一般缺乏“狼性”。这里所谓的“狼性”是指那种绝地反击、不成功就成仁的信念。一般高学历人群很少有这样的信念,因为对于一个博士来说即使创业失败,他可以选择的空间依然很大,作为一个中产阶级很好的活着并不困难。但是对于一个农民而言,一旦他的创业失败就将意味着他自己连同他的父母、妻儿全家一起破产,极有可能全家要陪着他一起流落街头。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创业失败的代价是他所承受不起的,这是一个危险的游戏。在创业的道路上,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只有“生”和“死”,而对于一个博士来说除了“生”和“死”之外还有“活着”;这一切就直接决定了农民创业的爆发力会远远超过一个博士创业;
第三:博士的动手能力远远不如农民;中国的硕士是非常有必要来读的,因为本科已然泛滥了,现在对于所有的本科生来说读了硕士未必有用, 不读硕士肯定没用。然而,在可以预见的5年之内博士却并非是必须的学历。如果你不想做学问,那么还不如拿这个3年的时间来进行社会的实践,来积累社会生存的法则。创业是真刀真枪的活,绝对不是理论阐述,一个理论层面非常简单的事情,在操作层面上却可能非常复杂。中国的博士基本是在论文中泡大的,这些博士不但被论文泡大,而且还被泡浮肿了,被泡的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这样的人去创业不失败就是奇迹。反过来看农民,哪个农民不是从第一天就开始实践呢?他们的知识面虽然不如博士广,但是农民的每一个实践中学会的知识都能灵活万变的运用,而博士纵使有100个理论未必有1个会灵活用到生活中来;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