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引导消费者在网络上选购家电,品牌家电网将视频导购引入家电网上销售领域,比如与南方卫视合作,组建专业拍摄团队,把家电的功能、质量、外形及其他技术参数及信息融合到电视短片中。由于视频导购具有更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能够取得受众感知经验上的认同。
另外,在网购方面有一定经验的服装行业对其他家电行业也有启示意义。比如针对消费者无法试穿服装是否合适的问题,一些网点推出了“网上试衣间”服务,购物一族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脸部照片、三围等信息,就能在网络上看见整体效果。这不仅让消费者更直观地看到产品是否合适,还能够增添网络购物的趣味性。
总的来说,企业开拓网络销售渠道,需要从差异化经营、客户体验以及服务意识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网络渠道健康发展。 4.降价不降身份
的窍门面对经济危机,不少企业纷纷祭出降价这一杀手锏,希望通过降低消费成本来留住消费者,然而,一方面低价带来的销量并不一定能够补偿让利的损失,另一方面,对于原本处在中高端的企业来说,降价还可能使品牌形象受到影响。那到底还要不要降价?如果不得不降,又该如何降价呢?
主打高端消费体验的星巴克,最近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经济不景气加上竞争激烈,令星巴克业绩一落千丈,公司在今年首季盈利大跌69%.这使其在3月初不得不进行了产品战略调整,希望其价格既能吸引顾客,同时产品又要符合其高端的品牌形象,那么星巴克是如何进行这一艰难平衡的呢?
首先,不采取突然降价的方式,而是在降低价位前先进行预热。
为了增加品牌形象对低价的包容性,避免品牌形象一下子发生很大变化而让消费者难以接受。星巴克从打破以往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一些成见入手。比如,美国消费者通常认为星巴克只售高档产品,也就是只卖每杯4美元以上的咖啡。针对这一情况,星巴克就指导各分店的咖啡冲调师主动告诉客人,店内饮料平均售价实际上是3美元,而且其中90%的饮料价格都在4美元以下。这样,当星巴克推出价格较低的产品时消费者就不会大吃一惊了!
其次,通过推出低价的新产品来拉低产品的价格,而不是将原有产品直接降价。
据调查,在经济恶化的情况下,企业如果降价,有70%的消费者会认为该品牌平时的价格过高了;有62%的消费者觉得降价的产品是积压的或是快要到期的。而对于没降价的品牌,64%的消费者认为产品一定是非常受欢迎;同样64%的消费者认为产品有很好的价值。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直接降价,除非是处理存货,否则消费者一定会对产品的价值产生怀疑,从而必然影响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摩托罗拉V3手机的快速降价就让不少早期花高价购买的消费者深深受到了伤害。而星巴克则避免了这一情况,它通过在美国三个州分别对五十名顾客进行追踪调查,记录他们在家中及餐厅进食早餐的详情,研发出了3.95美元的优惠早餐,消费者可比原来节省1.2美元。
再次,尽量维持固有的消费者,跟随他们一起改变,而不是轻易进入其他的细分市场。
企业的品牌形象根本上取决于企业是在为哪一群消费者所服务,因此,当企业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时,往往意味着增加了新的消费群,这便会使老客户怀疑自己还是不是企业服务的对象,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因而会模糊。
(阅读次数:
)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