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报道中,我也看到了丰田章男对此并不忌讳,他提醒丰田:“在过去3年中,丰田雇用了4万名员工,他们对于公司文化知之甚少。这个问题不会突然间暴露,但它类似一种代谢紊乱式的疾病,当你发现时就已经太晚了。”
二、丰田如何突破危机:从原点出发,永远把现状当成最差
丰田汽车总部位于丰田市丰田町一号,这是一幢约30层突兀、巨大的建筑。“这就是丰田的心脏”,同行的日本翻译说道。他告诉我们,丰田市原名举母,1959年,当地人鉴于丰田的贡献,决定将这个城市改名,当地的媒介这样评价这次改名:“放弃用了几百年的城市名字,意味着这个城市和丰田走上了同生共死的道路。”
听完这个解释我心里沉甸甸的,心想,丰田可真不能够倒下,如果丰田倒下,那对本地的父老乡亲是多大的打击?很有意思的是,在第二天的学习中,丰田的专家提出了一个词:丰田的成功,源于丰田的“社德”与“人德”,而且有点不那么客气地说,中国企业在学习丰田模式的时候,很多不成功,并不是因为技术的东西学不了,而是因为中国很多企业不强调“社德”、“人德”,学着学着就走形了。
什么是“社德”与“人德”?丰田专家解释说,所谓社德,就是公司得利的同时,必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惠,而所谓人德,就是公司的发展要给员工带来利益与“善行”的提高。这就是丰田之道的原点,永远尊重员工,永远追求无浪费的一流制造。
或许可以这样说,这一次的危机是因为丰田自己偏离了“丰田之道”。在日本一些公开发表的资料中,我看到了一些关于丰田问题的报导。比如媒介批评丰田在2005年至2007年期间,当日元走软时,丰田增加在日本国内的生产,这种投机型的做法并不符合“丰田之道”。再比如喷漆系统不再慢慢拖动汽车,通过一个115英尺长的防腐底漆喷涂系统,而是由机器人手臂将车身抬起,然后快速在一个油漆池中浸一下,这样可以缩短了喷漆线的长度,节省了生产时间,但新系统的成本大约是传统工艺的4倍。
另外,这几年丰田大举扩张,在世界各地设厂的做法,也受到质疑。从2001年以来,丰田以每年增加五十万辆生产能力的速度在扩张,这种以“量”以规模取胜的战略,也不是丰田所擅长的,结果是产品质量的下降。有一个数据就很能够说明问题,丰田频繁发生召回的产品大多集中在2005年~2007年,而这段时间正是丰田汽车销售膨胀最为迅速的三年。
当我把这些问题提给上课的丰田老师的时候,他说了一番让我很震动的话,他说,在丰田模式中,有一个面对问题的出发点,那就是永远把现状当成最差的状况,“因为现在最差,剩下的就只有改善,改善无止境”。比如丰田应对这一次金融危机,就是在假设危机更深,持续时间更长,然后问自己如何生存与发展?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