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按:企业面试热衷"急转弯"
1屡遇“下马威”毕业生恶补智力题
“有7克、2克砝码各一个,天平一只,如何只用这些物品三次将140克的盐分成50克和90克的两份?”
这是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招聘市场人员的考题。“此题一出,我头脑简直一片空白”,泉州师范学院新闻系2003级学生小刘说,在毕业前参加的第一场招聘会上,她就遭遇了这么个“下马威”。
现在和小刘有同样疑问的毕业生不在少数,近来高校BBS求职版块上有不少类似话题。“你是哪个学校的?校长叫什么?书记是谁?”刚坐下,面试官就对小林提出一连串问题。虽然在学校待了四年,想要做到校长、书记的名字脱口而出,还是让小林费了一点脑细胞。回答完刚想松一口气,不料面试官的下一拨问题又来了:“四年里你最喜欢什么课?哪位老师上的?”“最不喜欢什么课?谁上的?”面试20分钟,几乎有一半时间纠缠在校领导和教师的名字中。小林面试一完,就去找来一本校史,恶补学校常识。
一路过关斩将之后,许多人在企业多达数轮的面试中,就栽在这些“怪题”上。有毕业生自我宽慰称,这是应聘单位给毕业生的“下马威”,免得毕业生自认才高八斗,无法以后辈姿态融入社会;还有的毕业生抱怨,题目太难为人,与能力无关,无益于选拔能人。
2怪题源于测个性企业想按岗招聘
企业问这些奇怪的问题,是否毫无依据,“无益于选拔能人”呢?市区某公司钱经理告诉记者,企业怪题来源于西方,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任职素质模型。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来担任,“西方人把人分为几类,不同的人个性不同,适合的职业和匹配的岗位也不同”。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