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伴随淘宝商城B2C新平台的正式上线,遮遮掩掩的淘宝收费战略也浮出水面。有分析指出,所谓“B2C”不过是淘宝网向卖家伸手收费的遮羞布。淘宝“B2C”如果要成功,只能依靠牺牲广大淘宝中小卖家的利益来换取。
“B2C”不过是淘宝收费噱头? 各种迹象表明,淘宝早在3年前就开始筹划实施收费战略。2005年,淘宝网首次推出“品牌商城”服务,将旗下卖家细分为大卖家和中小卖家。有淘宝网卖家指出,起初,“品牌商城”的卖家质量很差,真正的授权商或经销商非常少,只不过是部分中型卖家,但却被淘宝包装为品牌卖家。不过,当时虽然没有收费,但是通过差别化服务为淘宝实施收费打下了铺垫。
进入2006年,在淘宝成立之初免费3年期限届满时,淘宝收费冲动膨胀至几点。尽管此前不久(2005年10月份),淘宝网总经理孙彤宇已经再次宣布将淘宝网将继续免费三年。但是,2006年5月,也就是淘宝网三周年之际,一个赤裸裸的收费计划“招财进宝”上线了。显然,淘宝高估了当时的市场水平和卖家承受能力,结果招致大量卖家的集体抵制,4500名网上店主参与了罢市的活动,为了平息时间马云作重申当初3年免费的承诺。 有分析认为,在不区分卖家全面收费战略遭遇夭折后,淘宝网的收费战略开始采取曲折渐进式路线。
2007年年初,淘宝网首个曲折收费措施正式上线,支付宝业务对非淘宝网站的卖家开始收取交易费。为了淡化收费色彩,淘宝网www.chuangyezg.com开始强调3年的免费承诺是对买家的承诺不是卖家。 此外,经过不到2年的运营,淘宝网品牌商城的优势开始凸显。据一位淘宝商城的卖家透露,当时一些大卖家的生意比普通中小卖家好很多。当时,淘宝网很多推荐位都是免费提供给品牌商城的卖家,而这些卖家只不过提供了真实的企业信息就免费享受到了这些推荐服务。
于是2007年3月,淘宝网开始就商城卖家入驻举行招商互动。 当年4月,淘宝对外宣布开始对B2C的“品牌商场”的店铺收取不等的店铺服务费、二级域名服务费和保证金。淘宝强调此次收费不包括C2C业务,收费为增值服务而非强制。 上述淘宝卖家表示,这个时候,淘宝网就开始收费了,收费金额在1万/年。而以前的品牌商城入驻卖家如果你不交费就会被剔除出去。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