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辰超说,像北京这样能够大量提供精通技术的低成本员工的地方是少见的。接受过2年基本编程培训的大专生,起薪不过每月200美元。但是他依然坚信,靠技术能赚大钱。
1997年底,庄辰超还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的一位同学来找他,商量能不能合伙开发一种互联网搜索引擎。 免费看电影 点此进入
其时,国内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极少有宽带上网,除了辛辛苦苦拨号外,一般采取专线形式上网,月收费几十万,“一般公司还用不起”。所以,那时的毕业生都以进入“有宽带的大公司”为莫大荣幸。
那时的庄辰超从未听说过 Google,只是照着当时很热的美国早期四大搜索引擎,做了一套软件,试着卖给了一家门户网站,也卖给图书馆、档案室之类的专业用户。
几个在校大学生搞出来的公司,像模像样找IDG融到了资金,交易额也将近7位数。但是客户实在太少,最后,北京部分连人带公司卖给了Chinabyte。
“鲨威体坛”卖了1500万美元
当时,大家都忙着搏眼球,只要流量大就能卖个好价钱。于是他们就想做门户,但3大门户网站已然崛起,是不是做专业门户网站比较好些?比如,体育网站?讨论的结果是,3个完全不热爱体育的人融到300万美元投资,办了个体育门户网站,庄辰超负责技术。
既然要搏眼球,新闻便要做强。“鲨威体坛”招了30个来自平面媒体的体育记者,还养了一大批线人,努力写“原创新闻”。论坛自然火爆起来,甚至连一大批非体育爱好者也加入进来,为流量统计添砖加瓦,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鲨威体坛”总共做了18 个月,等流量大到足够可以卖广告,股市却又不行了。此时,正好有人出价,虽然比预估的少些,也就脱手了。网站卖掉,办公室里一片欢腾,因为连扫地阿姨都分到了新东家Tom在香港的股市期权。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