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往往从自身的需求开始寻找市场,本报报道过的正装店、派单团队等,都是大学生开拓自身市场的成功创业例子。时下就业形势严峻,在大学期间充电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共识。
准毕业生张刚,看到了大学生对考试类书籍的市场需求,便在学校周边开了一间专门销售考试类书籍的书店,书店因为定位明确、种类齐全,受到了大学生顾客的欢迎。
商机
考试火了考试书店
大三上学期,张刚就开始在学校里寻找 商机 ,他看到了考试类 图书 市场的火热,便租下了宿舍楼下一民宅出租的铺面,作为书店的“门店”。“书籍的东西都是有需求才去买,没有必要装修得非常漂亮。”大四上学期,临近毕业求职的张刚,决定将书店从宿舍区的深巷里搬到商业街。张刚和哥哥一起合作,投入几万元开了这间只有十几见方的书店,月租1000元。书店专卖考试类书籍,包括公务员、考研、四六级和各种从业资格考试教材。
店主张刚称,考试书籍的销售热度,基本随各类考试时间而变化。在临近考试的一段时间内,该类考试书籍就卖得特别火,本月底有一场省公务员考试,公务员类的书籍就很抢手。
现场踩点:创业中国日前在晚上9点~10点来到该店采访,发现近一个小时内就卖出了十几本书,集中在公务员、四六级考试辅导书。
经营
需打好顾客和渠道关系
尽管考试书店书籍的价格与周边的竞争者相比并不是最低,但面对精打细算的学生顾客,哪怕是几毛钱的让利,也足够吸引学生回头客。店主张刚称,对于一些常客,没必要为几毛钱而计较,虽然每本书只赚了几个百分点的利润。
另一方面,与批发商打好关系,也降低了经营的风险。创业其实不难,店主张刚称。经营这间店,前期只投入了几万元,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主要是书籍基本不存在压货问题,“销不出去都可以退回,和批发商打好关系,取得批发商的信任就没有问题,做生意讲求诚信”,“现在,连补货都不用自己出动。”店主张刚得意地说。
现场踩点:“老板,这本书打几折?”“5折。”“4.5折行不?”“书的利润已经很低了,再低就无法回本了。”尽管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名学生顾客最终还是以4.8折买下了一本会计考试复习资料。“4.5折只是成本价,无法再低了,不信你看看。”店主张刚给学生看了收款时用于记账和管理的 图书 管理系统。
“老板,这本书多少钱?”“11元”“我同学只花了10元就买到这本书。”“是吗,在哪里买的?”“我也不知道在哪里买的,只是听说而已。”“好吧,就10元卖给你吧”,店主张刚爽快地应允下来。
瓶颈
竞争激烈拟向网络拓展
张刚告诉创业中国,考试书店刚开业时,书店的隔壁还有一间经营了十几年、出售文具和考试类书籍的“大学书店”,虽然是考试书店的竞争者之一,但两间书店也起到了相互带动人气的作用。借助学校周边商业街密集的人流,考试书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后来,大学书店搬到了学校里面,生意反而比以前清淡。“尽管每间书店细分的领域不一样,但因为学校里外相继开了三四间类似的书店,书店的消费群在一定程度被分流。”
书店经营的瓶颈不仅在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还在于图书市场的价格定位的问题。当下,考试类的四六级、公务员考试书籍,一般都有六七折的折扣,一些盗版书籍甚至低至两三折,但店主张刚认为,现在的图书价格还是存在虚高的现象。店主张刚说,“ 图书 的出货价是由出版社定的,只能根据出版社的价格来决定折扣价。”
“现在书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在打价格战,该校是财经类院校,该校区只有大三大四的学生,学生对书籍种类的需求范围也有限,所以这里的市场是无法做大的。”
前几天,店主张刚刚刚创建了一个网店和淘宝店,打算向网络销售发展,目前已接了一些网上的订单。也在招募一些校园管理员,试图打开广东各所高校市场。
创业支招
选址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