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自己从摆地摊养家糊口到卖玉石小有所成这十几年的创业经历,杨建敏总是笑,反复告诉记者这没什么可说的。不过这笑声背后的艰辛,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如今她在石家庄南三条市场的古玩城里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3个摊位,晶莹剔透的缅玉和鬼斧神工的树玉都透着玉石特有的神秘、清新气息,然而这每一块玉石背后,都记载着杨建敏不平凡的经历。
下岗后,她摆地摊跑遍了全国
1995年,杨建敏下岗了。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做起了小买卖,卖过皮鞋、玩具、服装等等,按照杨建敏自己的说法,地摊上能卖的她都卖过,甚至还摆过大街上常见的那种投球游戏的摊子,5元钱投几个球,投中了给奖励那种。杨建敏说,干这些都是迫不得已,自己没什么技术,也没什么门路,摆地摊凭自己的力气和辛苦吃饭,也是一条出路。
那些年,杨建敏为了多赚点钱,几乎把自己的地摊摆到了全国各地,北京、广州哪儿都去过。有一年,为了追庙会,杨建敏从保定到北京,从北京又辗转到秦皇岛,连续跑了不知道多长时间。那时候正是冬天,为了白天要在集市上找个好地段摆摊,她晚上就和几个同样赶庙会和集市的同伴每人花20元钱,在农家大炕上睡觉,往往一住就半个多月。。
忙着做生意,亏欠儿子太多
杨建敏说,那些年自己摆地摊到很晚,回来时儿子已经睡了,早上起来,儿子又已经上学走了,有时候甚至很长时间见不到儿子一面。“有时候累得实在不想再干了,不止一次地想打退堂鼓。可是一想到孩子还在读书,一定要赚钱,把儿子供下来上大学”。凭着这股子信念,杨建敏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不过直到今天想起来,她仍然觉着自己亏欠了孩子很多东西。“没时间给他别的家庭给孩子的那种正常的关爱。”说起这些,杨建敏扭过头去,背着记者擦了擦眼睛。
不过好在儿子很懂事,从小就理解父母的艰辛,自立能力极强。2004年,儿子如愿考上了北京体育大学,这让杨建敏十分自豪,摆地摊供出了一个大学生,这些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而且这些年来家里虽然清苦,但日子还是勉强维持了下来,十年经商,多少还有了一些积蓄。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