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65岁这一年,柳传志把联想的产权改造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40岁创办联想开始,他几乎为此努力了半辈子。这对于他是一件值得认真高兴一场的事,虽然此时联想深陷数亿美元巨亏,寻求“再生”力量的任务非常急迫。 9月8日,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宣布,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以下简称泛海集团)成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三大股东。民营背景的泛海集团以27.55亿元买下中科院旗下国科控股持有的联想控股29%的股份。这笔交易之后,国科控股仍然以36%的持股比例成为最大股东,但其持股仅比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高出1%。 50岁时,柳传志提出员工持股45%的股改方案,未获通过。他立即绕道而行,使员工获得35%的分红权。据柳传志说,在此后的七八年中,这些红利“一分钱都没有分”,因为“将来能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得有钱买”。这笔钱一直被攒到2001年获得35%的职工持股权的那一天。 2009年,就在联想股权改造阶段性胜利的同一天,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给了自己和家人一点“小小的阶段性的成就感”,不过他的方式是卖出自己名下130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套现约2.7亿港元。 产权问题,是以柳传志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宿命,但显然,“后生”们对产权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马云等一批第三代企业家的突出共性,就是他们几乎每一步都踩在合适的节奏上,“趁势”多于“造势”。9月10日,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典上,马云言之凿凿地把阿里巴巴存活10年的原因归结为“幸运”,而与之同时代的搜房控股董事 长莫天全则表示自己这一代企业家的确是“要钱就有钱,要关系就有关系”。他们从不需要在产权问题上如柳传志们一般殚精竭虑。在公司治理层面,中国企业最艰苦卓绝的探索也由其前一代人——中国第二代企业家——完成了。 冯仑就是这第二代企业家的代表,今年刚满50岁,而他所创办的万通集团刚好18岁。冯仑觉得2009年是万通集团“成人礼”的一年,他开始修“祠堂(企业历史陈列馆)”以及反思。冯仑说,尽管万通犯过所有民营企业能犯的错误,但他还是寄望未来10年能把万通变成一家受社会尊重的公司。 前三代企业家推动着企业家时代的来临,他们的苦难和成就都已经熔解在这个时代里。他们的公司有的已然谢幕,有的正处于成熟与衰落的临界点,有的正逼近第一个巅峰,有的则还在享受高速增长。 看起来,在前辈们完成了体制、公司治理、商业秩序的思考和实践后,第四代企业家们的成长几乎是无忧无虑,他们衔着鼠标出生,从办企业的第一天起就是资本的宠儿,虽然眼下他们中间还没有能被称为“企业家”的人出现,但他们正以惊人的速度追赶上来。
(阅读次数:
)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