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
“吝啬”母亲冉敬芳:目的是培养子女自食其力
去年暑假,冉敬芳的养殖场里,多了几个特殊的打工仔,他们就是她的5个孩子。从养殖场大门进到牛圈的50来米,需要修一条路,开始的时候,冉敬芳准备承包给几个工人,要花2000来元,后来在大女儿的劝说下,她承包给了5个孩子。挖路基、夯路面、铺石板……一直忙了17天,几个孩子终于将这条路修成了。凭自己的劳动,挣到了一笔工钱。整个暑假,他们都在母亲的养殖场打工,工资跟外面雇佣的工人一样,每天按时考勤,迟到、早退或者工作失误照样扣钱。
采访中,冉敬芳多次强调,等小儿子满了16周岁,就将“家庭协议”拿去公证。她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一个女人,只有小学文化,又只有一只脚,做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达到的。现在好多学生,在学校吃好的,穿名牌,好逸恶劳,我很看不惯。签定这样的家庭协议,我就是要培养子女自食其力的能力。我一只脚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好脚好手的,为什么不能?我的目的,是让我的娃娃们不能丢了我那种生活的精神!”
根据“家庭协议”,“子女就业,家长可以给予一些建议、指导等,但不给予任何经济上的支持”,记者和冉敬芳有这样一段对话:
“如果孩子们将来做生意,要向你贷款,你贷给他们吗?”
“我不会贷给他们。”
“为什么呢?”
“有几个好处,要增加他的思想压力,因为我贷了这么多款,我要还,是银行的,要是不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如果孩子跟我借了钱,我贷给他,他可以不还,儿女用父母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应该用的。压力就不那么大?”
协议签定以后,冉敬芳为了培养孩子的计划性,使他们学会量财而用,通过考察核算,把女儿张兰英和蒋丽的生活费从每月500元降到了300元,这包括她们在学校的伙食费和零用钱,还有每月回家的车钱。这个标准比普通家庭的同学还低,而班里花销厉害的同学每月大约要800元。
2004年,冉敬芳的大女儿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开学的时候,她一起去了北京,除了送女儿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实地考察女儿的花销,好制定标准。几天校内外考察后,她给大女儿制定的标准是每月500元的生活费。这500元是这样分配的,每天10元的伙食费,一个月就是300元左右,100元的电话费及购买一些日常用品,另100元可以买书或者请朋友消费。
对自己财产以后怎么处理,冉敬芳说,将用来回馈社会,资助残疾人事业。她说,自己是残疾人,一只脚上山割过牛草,插过秧,干过所有的农活,20年来一只脚起早贪黑地做生意,备尝了残疾人的艰辛。她准备将更多的关爱,投向残疾人事业,计划今年在自己的几个公司内,将残疾员工的比例扩大到40%,“尽量给他们一个能吃上饭的机会。”委屈儿女:最终接受母亲的做法
冉敬芳自己有3个孩子,离婚再婚时丈夫又带来了2个孩子。身家数千万元的她,却要求子女签定“不继承”的家庭协议,子女们怎样看?能够理解吗?记者采访了她的几个孩子。
大女儿张敏今年21岁,去年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文静、内向的她告诉记者,当时家里商量这件事时,自己也没有当真,后来连续讨论了几次,自己才当真。在四川某武警部队当兵的儿子蒋军说:“当时我觉得是开玩笑的吧。”二女儿张兰英当时“难以置信”,小女儿蒋丽“有点想不到”。
等他们冷静下来,明白妈妈不是“开玩笑”的以后,5个孩子就拒绝签字。反应最强烈的是冉敬芳的三个亲生孩子——张敏、张兰英和张远洋。20岁的大女儿张敏对签协议最感委屈:“妈妈做生意时我跟着她吃了许多苦,4岁时我就帮着妈妈淘米、洗菜、洗衣服。14岁时,重庆暴雨,妈妈的牛皮被水泡烂,家里赔得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我拿出平时存下的零花钱去买米、买菜,记得当时妈妈动情地说以后一定要让我们3个过上好日子。没想到……”而15岁的小儿子张远洋从小觉得反正妈妈有钱,可以花高价读好学校,干想干的工作。没想到妈妈设了个财产不继承协议,把他的美梦完全击碎了。
张敏说,春节发生了一件事,自己才理解母亲的苦衷:今年春节的时候,母亲给5个孩子安排了一件事,自己去挣压岁钱。“由于在广安这地方没有什么挣钱的途径,最后在母亲的提示下,我们和另外3个孩子就在母亲的娱乐城楼下,摆了摊子擦皮鞋,先前买的鞋油、鞋刷等的钱,还是向母亲借的,大年初一到初二擦了2天,还了借母亲的本钱,我们5个小孩每人分了23.5元。”
张兰英说:“第一次擦皮鞋的时候,抓着人的脚,有一点不好意思,还有点儿委屈。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是花钱从妈妈的饭店里面买的盒饭,最便宜的那种,1元5角,就白饭和咸菜。我们5个孩子当时就站在吧台、收银台那里吃,妈妈坐在我们旁边1米远的地方,吃的是鲫鱼和海鲜。我们看得到她,她也看得到我们,他们在那边吃得特别的好,我们吃得特别差,心里特别委屈,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流到了饭里面。”
擦皮鞋事件后,孩子们开始理解冉敬芳。张兰英说:“妈是有钱,但她一个残疾女人,做到现在很不容易,她的辛苦外人是无法理解和体会到的。我很佩服我妈。虽然她文化不高,但她的毅力恐怕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上,我们5姐弟做事情的意志,恐怕永远也达不到母亲的程度。”她表示,自己长大后不会依靠母亲,将自食其力。张敏也表示,大学毕业以后,将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不会依附母亲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