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89年,他的甲骨文公司已经成为仅次于微软的世界第二大独立的软件公司。虽然“甲骨文”代表着最古老的文字记载,但它的发展却是最新最快的速度。
1986年甲骨文股票公开上市,更是给埃里森带来了9300万美元的身家。但就在第二天,微软也公开上市,比尔·盖茨拥有的股票价值超过了3亿美元,在微软让世人震惊的同时,埃里森也找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
龙虎之争
此后将近15年的时间,微软和甲骨文开始了长时间的争夺战,其实他们两个是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的。微软侧重于PC软件的开发;甲骨文则把重点放在数据库和网络应用软件上。但对于埃里森而言,微软这个“PC”教皇意味着垄断,而他要打破这种垄断,正如他后来所说的:“微软在桌面系统上的垄断,已经是最大的一个商业错误,现在它又想在因特网上垄断,我认为这是个更大的错误……我是站在全人类这一边,所以不是我与盖茨开战,而是我代表全人类向盖茨开战。”
90年代中期,网络的出现和应用让甲骨文的事业蒸蒸日上。埃里森将甲骨文的销售全部转到网上,电子商务搞得有声有色,吸引了许多大公司,他们准备利用甲骨文公司的数据软件,通过全球网络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
1998年,美国高等法院对“微软”提起的反垄断诉讼给两个人的较量带来了转机。2001年4月28日,有报道声称,美司法部提出了分解微软的详细方案,对盖茨来说,这真是个黑色的星期五,那一天美国股市的收盘价,微软股票的价格跌至每股69.75美元,这样比尔·盖茨持有7.4亿多股微软的股票,总价值为517亿美元;而埃里森持有的Oracle公司股票上涨至每股79.94美元,他握有公司的6.6亿多股股票,总价值为530亿美元,因此在这一天,世界首富的头衔第一次落到埃里森的头然而,这只是短暂的辉煌。此前爆发了著名的“垃圾门”事件,它是一个不好的开端,让甲骨文的股票开始下滑。因为埃里森,这个曾经在中情局干过的技术人士,为了打败微软,专门重金聘请侦探去搜索微软的垃圾。对此埃里森毫不掩饰地一口承认,他认为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维护更广大的群众利益。紧接着,2001年6月30日,甲骨文公司“二号”人物雷蒙德·莱恩突然辞职,更是让华尔街人士议论纷纷,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的甲骨文股票。甲骨文公司股票的价格仅在两个交易日便大幅下挫14%。有人认为,莱恩是受不了埃里森的跋扈而辞职的。
这个已经50多岁的老人永远让别人无法理解,不知道他下一步将会做些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埃里森与比尔·盖茨的争斗还将继续进行下去,他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话题。
硅谷狂人
在微软与甲骨文的争斗如火如荼的时候,埃里森多采多姿、令人无法捉摸的生活方式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关于他的传闻是如此之多,几乎分不清真假。
和比尔·盖茨相比,埃里森简直是坏孩子,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狂人。出生贫苦的他,对于自己能拼到世界富豪的地位相当自豪,因此格外狂傲,他从不避讳公开炮轰微软、IBM这些巨头,甚至强调自己才是世界首富,趾高气扬的气势让许多人都受不了。
一次,他到台湾视察,台湾公司特别安排他与即将成为客户的宏123456集团董事长施振荣会面,但就在约好的时间即将到来之际,埃里森突然说,自己看美国职业足球赛看得正过瘾,要取消约会,属下只好拼命找借口搪塞过去,而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他盛气凌人的气势给下属很大的压力,同事们对于跟埃里森在一起讲话总是战战兢兢,因为他的行为总是令人无法预期,行为不可捉摸,虽然甲骨文的工资待遇很高,但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在一本有关埃里森的传记里甚至提到,一位产品研发部主管哈威因为受不了压力,情绪变得不稳定,被埃里森下放,继而解雇,最后,这位主管杀死自己儿子并举枪自尽。
而这就是埃里森提倡的“甲骨文”文化,一种“压力与激励”相结合的机制,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他常引用成吉思汗的名言:“只有其他人都失败,才是真正的成功”,哪怕不择手段。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