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是1995年在中国内地正式开业的,而早在1988年,这家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营运的跨国公司就已经轻叩中国大门,当时的叩门者正是郑李锦芬。那一年,她到内地参加“中美工商经济发展联合会议”,会议期间的所见所闻,让她敏锐地感觉到,中国正在阔步融入世界,市场潜力无穷。
于是,郑李锦芬开始频繁往来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之间。在给美国老板的书面报告中,她力主总部作出进军中国市场的决策:“安利不到中国内地投资,就不算真正的跨国企业!”在她的内心深处,更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身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看不到安利在中国内地开花结果,无论如何在我个人事业上是一个遗憾。”
有一个场景被媒体的文字反覆提及:上世纪80年代末,穿着筒裙的郑李锦芬侧身坐在摩托车上去拜会广州开发区的官员,当时的广州开发区,没通公交车,也没有的士,但从政府官员那里得到的回答让她吃了定心丸:“我们能为你提供任何服务,有什么困难我们为你解决。”
1992年,郑李锦芬促成安利创始人理查·狄维士来到中国考察,同年,安利(中国)公司在广州正式注册成立,成为继雅芳之后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获批的第二家直销公司。1995年,安利投资1.2亿美元在广州建立工厂,郑李锦芬出任董事长。
“我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郑李锦芬如此肯定。在她的面前,是一个更大的舞台中国市场需要“中国功夫”
“给我们一点时间吧。一步一步来。”在早年的安利(中国),郑李锦芬在不同的场合表达着同样的意愿。
在安利(中国),员工可以拨打24小时免费热线,享受第三方专业顾问公司专家的心理咨询服务。正是透过点点滴滴的细节,员工们真切地感受到公司对自己的关爱和体贴。据统计,公司员工流失率大大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06年员工离职率为10.2%,仅为行业水平的一半。对于安利的员工来说,留住他们和推动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正是这种“家的感觉”。
郑李锦芬的人才之道,还体现在为公司员工提供成长的空间上。在安利(中国),员工无论最初的起点如何,只要努力上进、品质良好,就拥有成长机会。就拿郑李锦芬自己来说,她在安利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做一名普通的秘书。
除此之外,公司还为营销人员量身定制了一整套包括必修、进修和选修三大科目的人才培训体系。目前,安利(中国)拥有一个全天候开放、免费的网络学习课堂———安利(中国)教育网,它是专为安利(中国)营销人员量身打造的一个专业、高效、互动的网上学习平台,目前已有超过5万名学员登录。安利(中国)教育网也是国内同行业第一个面向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网、国内潜在学员数量第一的免费企业教育培训网站。
安利(中国)不仅给营销人员提供了多劳多得、富有吸引力的物质报酬,还引入行之有效的表彰机制。公司制定了《销售代表营业守则》等系列规章制度,引导营销人员理性从业,诚信经营。如今,讲诚信、守规范已经成为广大安利营销人员的从业共识。
郑李锦芬相信,营销人员来到安利,不仅仅是为了物质上的收益,他们更加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拥有富有意义的丰盛人生。为此,公司为员工们搭建起广泛参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的各种平台,鼓励和引导员工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公益、服务社会。许多社会人士由此改变了对安利的印象,这也让郑李锦芬和她的员工们备感自豪。 我是一个贪心的女人
2007年9月20日晚的2007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颁奖礼上,当主持人问郑李锦芬“家庭和事业如何兼顾?”郑李锦芬的回答是:“我觉得两者必须要做好,我希望两者都可以兼顾。事业的成功可以为我们带来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但是家庭的美满、和谐是我一辈子的事情,我是一个贪心的女人,我希望两者都可以兼得。”
温文尔雅的郑李锦芬毫不讳言自己的“贪心”,因为事业和家庭对于她来说同等重要。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