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成功的前提,但一味沉迷其中而忽略现实,结局往往会惨不忍睹。
1981年出生的徐凡,地道的重庆崽儿(男性小孩或青年)。
读中专时,徐凡学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专业。调皮的他虽然学起语文、数学什么的老是呵欠连天,但一上与计算机有关的课程就立即兴奋起来,脑瓜儿也转得飞快。www.chuangyezg.com
初获名誉,徐凡难免浮躁。“死读书有什么意思?比尔?盖茨不学这些,还不是成了首富?”他寻思着像比尔?盖茨一样开一家软件公司。几个铁哥们儿为“盖茨”描述的前景和“钱景”心动了,都发誓效忠。他也像老板一样,拟了公司章程、工作分配表,还印了名片。同学不再叫他“盖茨”,而改叫“徐总”了。而老师们却苦口婆心地劝他以学业为重,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现在的能力还差得很远;家人更是连骂带打,说他是个神经病。但他仿佛吃了秤砣-铁了心,不仅带着几个铁哥们印传单、发传单,跑写字楼,还学着当时流行的信件营销,写了大量的信件到处邮寄。
除了耐心等待,“徐总”再也无计可施。听着有人再叫“盖茨”、“徐总”,他没了骄傲和自豪,有的只是刺痛和耻辱。看来,“盖茨”不是谁都可以当的。
自以为是的徐凡经受着实践的打击。为了面子,他中考完后即悄悄地从学校消失了。 蜇伏暗战
人在迷茫时,前进的方向常会难以确定。但,是金子,即使深埋地下,也照样发光。
对自己计算机方面的能耐,徐凡丧失了信心,还私下发泄:“什么盖茨、徐总,他妈的全是自欺欺人!”接着就整天窝在家里,默默忍受着家人的责骂。怕丢脸,学不能再上了,那又干什么呢?他陷入了极度的苦恼。
对徐凡的“堕落”,家人极度不理解,但犟不过这头小蛮牛。于是给他找了个去郊县推销传呼机的辛苦差事儿,猜想他会知难而退,再回学校继续学业。没想到,刚18岁的徐凡却一口答应下来。每次去郊县,瘦小的他都背着个大木箱,装满几十斤重的传呼机样品和配件。一个大男孩和客户谈生意,让人觉得不可靠。他一次又一次吃着闭门羹,忍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
徐凡清楚自己已没了退路:在学校失败了,可以回家;而在家失败了,还能去哪儿呢?
没有退路的徐凡背着大木箱常常流连在泥泞的乡场公路上。为了取得经销商的信任,他厚着脸皮拜访了一次又一次;为了等到经销商谈业务,他抱着大木箱在经销商的店门口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日晒雨淋,稚气的脸有了风吹的沧桑,再和客户谈生意,也不再杂乱无章;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从容不迫。赢得客户的信任,他建立的推销渠道水到渠成。
当时,传呼机的利润很高。推销两年,徐凡靠勤劳赚了数十万元!
逆境知缺失,顺境瞧美丽,而陷阱往往跟在美丽背面。
当年底在重庆永川,徐凡的手机营业店开张了。有以前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加上他豪爽、豁达的处事风格,业务发展很快。当又听到人们喊“徐总”时,曾经的心旷神怡令他享受着飘飘然。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