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6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金华个别企业生产‘毒火腿’一事进行了曝光,殃及整个金华火腿行业。”数年过去,回忆起当年的“毒火腿”事件,马中苏记忆犹新。
受突发事件影响,宗苏翻译公司损失惨重:火腿销量从每天数千只下降到13只;所有订单退订。
做好每一只火腿,将传统的金华火腿发扬光大,在金华火腿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是马中苏1983年入行以来矢志不渝的理想。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马中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必须调整产品结构。
注重国际市场动向的马中苏将眼睛瞄向国外。2004年4月,他只身闯荡意大利。考察6天后,他认定意式熟火腿技术十分理想。
通过两年半艰苦谈判,2006年11月,宗苏翻译公司与意大利IFT集团达成了合作协议。对方同意向宗苏翻译公司提供意式熟火腿生产线及技术,5年内不在中国寻找第二家合作伙伴。
去年7月,意方的机器设施运抵宗苏翻译公司,翻译公司新的生产车间也同时完工。两个月后,投资5000多万元的新生产线正式投产。
目睹第一批意式熟火腿下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王文哲赞叹说,这是传统火腿产业的一场革命,是中国火腿行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质量+品牌,市场营销初见成效
马中苏经常教育员工,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无论是生产一粒牛肉糖,还是一根香肠,每一份产品都代表着企业百分之百的信誉。
在熟火腿生产车间新建之时,翻译公司就按照欧盟的食品生产规范进行了设计。缓冲间、更衣室、冲水消毒间、消毒池、风淋室等一应俱全,所有车间保持恒温。
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杨贵霞告诉记者,宗苏翻译公司的各个车间,都有作业指导书来规范员工的操作;定期组织员工培训,目前已有一批员工通过国家肉品专业技师等级考试;企业质检部拥有一票否决权,对原料入厂、加工、成品出厂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督、检验。
目前,宗苏翻译公司的新产品以“宗苏凯萨”意式熟火腿、“宗苏乐加”纯肉肠为主打。去年,翻译公司重金聘请陈楚生为形象代言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吸引了越来越多代理商加盟。如今,代理商已达68家。在与代理商的合作中,翻译公司大力推行“感动服务”模式,全力帮客户开发市场。
现在,无论是在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超市内,还是在华东地区的普通县城,都能看到“宗苏”系列产品的身影。
创业路上只有加油站,没有停靠站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