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编辑整理:佩服这样的人。你呢。
不堪回首 坐拥10亿他是从贫穷开始的
邓厉行的中亚金属贸易有限公司地处为就县城的黄金地段,周边有不少高档楼盘正在修建。去年,有房地产商看中了邓厉行公司所在地皮以及他在为就县花桥镇购买的40亩土地,出价共计两千万元。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难免心动,邓厉行却毫不犹豫拒绝了对方。其实,只要走进邓厉行的公司,就可以找到他拒绝的理由: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厂房,里面所堆放的金属废品价值竟高达800万元。“生意最好时,我一天的纯利润是20万元,”邓厉行说,去年,中亚的营业额达到了10亿元,目前,他正准备投身房地产行业。
56岁,他进县城拾破烂
邓厉行56岁之前可谓是一贫如洗。1936年,邓厉行出生于为就县一个贫困家庭,1958年从成都空军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厂做工人。“做生意的念头在我脑袋里是根深蒂固的。”邓厉行说,当时虽然在工厂上班,但心里“很不安分”,总想找点买卖贴补家用。由于历史的原因,邓厉行的生意梦并没有实现,而是回到了为就农村务农。
“全家一年收入还不到100元,最困难的时候,过年只买得起两斤猪皮。”邓厉行说,1989年,女儿已经10多岁了,他穷得连双鞋也买不起,女儿只能光着脚上学。“不能再靠种田为生了。”已经56岁的邓厉行决心到县城拾破烂卖。
5毛钱,揣起去茶馆谈生意
1990年,在县城呆了近一年的邓厉行,从拾破烂中看到了废品回收的商机。“如果能用很低的价钱从居民手中购买废品,转手卖出肯定赚钱。”于是,邓厉行向朋友借了500元作为本钱,买了一辆自行车,再在车后架了两个大竹筐开始走街串巷收购废品。“旧书、旧报纸,瓶瓶罐罐……”邓厉行说,收废品要边走边吆喝,如果哪家有废品卖,听见吆喝后就会把他叫到家里去。自行车不能骑得太快,否则等居民听见吆喝后再叫他就来不及了。
“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邓厉行说,每天很早就要出门收废品,晚上回家把货物堆好,一般要忙到凌晨才能睡,凌晨3点又要起床对废品进行分类、装车。“当时做的都是转手生意,利润很薄,很艰辛。”令邓厉行印象最深的是1991年的一天,他要到成都和别人谈生意,翻遍了所有口袋才找到5毛钱,而约好的地方是一家茶馆。没办法,邓厉行只得揣着仅有的5毛钱骑着自行车出发。“掺茶时我借口上厕所躲了出去。”邓厉行说,当时他舍不得花身上仅有的5毛钱。
由于当时为就只有三四个人上门收购废品,半年后,邓厉行的生意开始扩大。1991年初,邓厉行在为就县五阳西路三号桥附近以一年5000元的价格租下三间简易平房,取名“中亚商行”,开始定点收购废品。
重回起点 刨出万元被没收得精光
定点收购后,不用每天外出的邓厉行有了更多时间琢磨废品生意:一斤废金属收价4.5元,转手可以卖6元多,而旧书的利润很薄。这一比较,邓厉行看到了废金属收购的巨大利润,他将生意的重心放到了www.chuangyezg.com废金属收购上。“铜、铝、废铁都收。”邓厉行说,当时他的主要工作是将收购的金属废品分类。由于很多人卖的废金属是老化的电线、电表等,要把铜等金属取出来,就必须把外面包裹的胶皮剥掉。这样刨下来,邓厉行的手根本就看不到原来皮肤的颜色,衣服也是粘满污垢,“开心的是每个月可以多赚点钱。”
回到起点 放弃不如拼搏
邓厉行的废金属生意并不是一凡风顺,1992年的几次打击几乎让他放弃生意。“最怕买到贼货。”邓厉行说,由于当时废旧金属回收属于特殊行业,利润可观却存在一定风险。有一次,邓厉行购买了县电力公司处理的废旧电线,因为电线是一截一截的,看上去很像人为割断的,结果被公安机关认为其物品来路不明,将其没收,邓厉行因此损失了几千元。
事隔不久,邓厉行又被没收了几次货物,“前后损失近万元。”而这是他做生意以来的全部资产。“起早贪黑地干,结果什么也没得到。”邓厉行想到放弃,妻子也看到了他的困惑,“有个事情做,总有点收入。”妻子的劝慰让他看清现实:一旦放弃,全家又将陷入困境。邓厉行只好继续在废品市场拼搏。
时来运转 积累首个一百万
1993年初,邓厉行的生意出现了第一次大转机,为就县国有重金属回收公司看中了邓厉行的经销能力,让他挂靠公司经营,而当时废金属的利润上升到每吨3000元到4000元。1993年底,邓厉行盘点账目后,发现自己的资产已经达到数十万元。最令他开心的还是,他所挂靠的公司决定承包给私人,同时国家也放开了私人收购废旧金属的条件。“做生意最重要的资本和机遇都被我抓到了。”邓厉行一发不可收拾,到1996年,中亚商行的营业额达到1500万元,邓厉行也积累了上百万元资金,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万富翁。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