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人:清零?又来一个负数,不是清零的问题,是负数了。
主持人: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心里委屈吧?
林立人:不敢想,九几年去淡水,地在那里房子在那里,开了半天,马上就要到了,开回来,不敢去,那地方太熟悉了。
往事不堪回首,说起当年温州大厦的梦想成了泡影,林立人到现在仍旧唏嘘不已。那让他再度背上了巨额的债务。但这一切还是不能击垮他,痴心不改的林立人又开始寻觅新的商机。没多久他就发现在家乡炒到十几万的三轮车牌照,在惠阳根本不存在炒作。于是他东挪西借又凑足了十几万块钱,从外地买来一百多辆三轮车,打算在惠阳申请牌照,哪想到车子还没落地就被没收了,还要对他罚款10万块。十几万的借款加上10万罚款,这一下,林立人真的是走投无路,万念俱灰了。
林立人:这一下给我打击,我真是泪流满面了。
主持人:因为你觉得很委屈是吧?
林立人:我到了极端
主持人:算起来这是你的第二次失败,第三次?
林立人:我想应该是第二次,人到了一种极致,骆驼吃下最后一根草,已经垮下去了。
就这样,背着一身沉重的债务,一贫如洗的林立人在1990年背井离乡,远走深圳。当时的他借住在朋友家,睡水泥地板,但环境的恶劣并不能熄灭他心中燃烧的创业之火。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林立人很快就在深圳发现了一个好的商机:房产中介。虽然当时在内地不能注册到房产中介公司,但林立人自有他的一套,他灵机一动到香港注册了一家名为“立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深圳做起了业务。公司一成立,生意火暴异常,每天上门要求租房子的人是络绎不绝,林立人坐地收钱,一年后资产就迅速增殖到了六、七十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不小心,又成为了民营租房中介公司的祖师爷”。不过雄心勃勃的林立人并不满足于此,一个更富野心的构想在他心目中渐渐成形。
主持人:我想那个时候的您一定是踌躇满志,希望能靠积累的这第一桶金来干一番大事业吧?那么后来您是继续做大了房地产中介业务,还是另有打算,准备将资金投入到更能快速敛财的项目中去?
林立人:我这个人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心很大,觉得自己有能力,赚了一点小钱就以为自己能当总统的,实在太有本事了,中介不能满足,我要去盖大楼。
有着深刻温州情节的林立人要盖的大楼就叫“温州大厦”,1993年,正值大亚湾开发热潮,林立人找到一块地,打算与当地一家房产公司合作盖一栋26层的温州大厦,卖给温州人。不料,银根缩紧,原本垫资筹建的温州大厦再也筹不到一分钱,转眼就成为了烂尾楼,这一下子,又让林立人赔了个精光。
主持人:后来温州大厦盖起来没有?
林立人:盖了,但是这一盖就把我盖垮了,按照我现在的理解,有钱赚就赚点钱,我以为盖好的时候能够赚一两个亿,很无知。
主持人:这一闷棍又把你打昏了?
林立人:打昏了,彻底的倒下了
主持人:你赚的钱又全部吐回去了?
林立人:全部吐回去
主持人:一切清零?
林立人:清零?又来一个负数,不是清零的问题,是负数了。
主持人:现在想起来还会觉得心里委屈吧?
林立人:不敢想,九几年去淡水,地在那里房子在那里,开了半天,马上就要到了,开回来,不敢去,那地方太熟悉了。
往事不堪回首,说起当年温州大厦的梦想成了泡影,林立人到现在仍旧唏嘘不已。那让他再度背上了巨额的债务。但这一切还是不能击垮他,痴心不改的林立人又开始寻觅新的商机。没多久他就发现在家乡炒到十几万的三轮车牌照,在惠阳根本不存在炒作。于是他东挪西借又凑足了十几万块钱,从外地买来一百多辆三轮车,打算在惠阳申请牌照,哪想到车子还没落地就被没收了,还要对他罚款10万块。十几万的借款加上10万罚款,这一下,林立人真的是走投无路,万念俱灰了。
林立人:这一下给我打击,我真是泪流满面了。
主持人:因为你觉得很委屈是吧?
林立人:我到了极端
主持人:算起来这是你的第二次失败,第三次?
林立人:我想应该是第二次,人到了一种极致,骆驼吃下最后一根草,已经垮下去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