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股东”以什么形式什么身份出现仍然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有部分人士质疑,曹德旺打算自己管理基金会,以变相继续掌握福耀的控制权。
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曹德旺本人没有控制权,对于福耀玻璃的未来增添许多变数。因为,毕竟作为一个家族企业的当家人,曹德旺有着太多后来者无法比拟的经验和决策力。
曹德旺明确表示,为了保证对企业的控股地位,他不会因为有人给他戴高帽,就将剩下的30%的股份再捐出去。
主动做“减法”应对经济“台风”
金融危机下,2008年11月11日,福耀玻璃的两条建筑级浮法玻璃生产线放水停产:一条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日熔化量为600吨;一条位于吉林省双辽市,日熔化量为460吨。福耀玻璃的相关账面损失已经达到3.5亿-4.2亿元。2008年12月31日,福耀玻璃刚刚投产一年多的海南两条生产线通告停产,给福耀玻璃带来1亿-1.2亿元的损失。
“寒流只是刚刚开始,整个2009年,福耀将面临内外部多重压力。”虽然不少经济学家对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的好转做出了乐观的估计,但是曹德旺依然感觉眼前的危机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过去的,“有人说这轮全球金融危机是海啸,我认为是台风。他不是一瞬间爆发又结束,而是逐渐登陆,越滚越大。”
尽管2007年下半年曹德旺便预测了危机的到来,然而福耀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福耀所依赖的两大行业———汽车业和建筑业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曹德旺曾直言福耀寄予建筑业的希望已经骤降。在汽车业方面,福耀在2008年初获得的丰田中国配套订单50%份额。但伴随中国经济增长的减速,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汽车销售也已呈现明显减速势头,丰田汽车公司将去年在华销售目标(包括进口车在内)调降10万辆,由此福耀的配套订单也被打了一个折扣。而福耀的另一个重要订货商通用汽车则要申请破产保护。
为此,曹德旺带领福耀做起了减法。2008年4月,曹德旺宣布,未来5年福耀玻璃不会再有新的融资计划。“哪怕有更多的投资、收购机会,福耀也不会改变原先计划再融资。”曹德旺认为“停工是为了自救,为了保命。”
而今看来,他的选择是正确的。2008年底,福耀玻璃的负债率60%,而国外同类行业企业的负债率有的则高达90%以上。曹德旺认为,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并不算高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