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无形资产”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济南,李宪章费尽心机找到一份驻济各单位的名录,接着一户户上门去联系业务。有一次,他来到济南四建公司。没等他把话说完,公司的财务科长就把他推出门外,“我们向土产公司买,用不着你的笤帚。”被拒绝后,李宪章又去了几次,仍被拒之门外。于是,他偷偷蹲在公司大门边,等公司一下班,他就悄悄地跟踪这位姓刘的财物科长,到人家家里推销业务。禁不住他的软磨硬泡,这位科长终于同意进他的货。靠着不懈的努力,李宪章将济南的单位一个个拿下,最鼎盛时期,济南年笤帚需求量60万把,李庄笤帚厂一家就提供了40万把,占整个济南市场的三分之二。
丢弃耕地www.chuangyezg.com
创下庞大基业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大潮的到来,李宪章承包了李庄笤帚厂,并于1984年在济南白马山附近买了片厂房,做起了其他五金土产生意。生产队分责任田时,他能分三亩地,但他却放弃了这个权利。村支书非常不解:“现在不要地,以后想要也没你的了,没了地你将来靠什么活?”李宪章淡然一笑,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早打定主意,这辈子只做生意,三亩地,他早已不放在眼里。
到了1990年,李宪章已经积蓄颇丰,但此时他的事业又遇到了瓶颈:五金土产生意利润有限,且济南市场已经基本饱和,生意不好做。就在这一年,他去南方旅游,在广东佛山参观了一个规模庞大的陶瓷展厅,各式各样的陶瓷地板产品让他大开眼界。这使李宪章眼前一亮,他意识到自己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他跑出展厅,以每去一地5元钱的价格雇了一辆摩托车,满大街找当地的陶瓷厂,要名片和产品价目表。就这样,他在佛山呆了3天,走访了90家陶瓷工厂,各种材料收集了一大包。
回到济南,李宪章马上拿厂房做抵押,向信用社贷款150万元,接着赶往佛山采购瓷砖,运到济南,由四个子女负责销售。随后,他在佛山成立“鲁粤”物流公司,自己坐镇佛山进货,儿女们在济南搞销售。这一干就是14年。到2003年,他的三儿一女都已家产千万,成为济南建材界响当当的人物,有的还涉足房产、餐饮等行业。
老骥伏枥
六十六岁再创业
忙碌多年,儿女们认为李宪章该放下工作,颐养天年了。2003年,李宪章终于经不住劝说,将企业留给儿女,自己过起了退休生活。
但没过多久,早已习惯忙碌的他坐不住了。2006年,66岁的李宪章不顾家人反对,投资2000多万元在禹城成立了李氏羊绒纺织有限公司。如今,公司拥有占地十余亩的厂房,近200名员工,羊绒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我对公司的前景很乐观,我至少还能干10年,再过几年我就会让别人刮目相看。”如今已68岁的李宪章仍是雄心不减。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