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后,某报纸在消费专版以《西餐上了床,规矩下了床》为题对郑丽的“床吧”进行了报道。当地几家报纸纷纷转载。原本冷冷清清的“床吧”一下子顾客盈门,每天的营业额都在3000元以上。“床吧”终于在开业两个月后实现盈利。
正当郑丽为生意火爆而高兴的时候,外面却谣传“床吧”经营的不是正经生意,有一些客人在床上做些不规矩的事……“床吧”的生意又回到开业初。郑丽想:一定要想办法让流言不攻自破。
她请人对店里的装修进行了改造:将包厢原来的全封闭结构改为半封闭结构,如此一来,既尊重了顾客的私密性要求,又增加了“能见度”。这一改进,顾客能够接受,流言也不攻自破。
2007年5月的一天中午,一对情侣用餐后问服务员,能不能整个下午继续呆在这里喝咖啡,他们愿意多付一些钱。一般顾客用完餐就走了,面对顾客的新要求,服务员拿不定主意,请示了郑丽。因为当时并不是用餐高峰期,郑丽便答应了顾客的要求。结账时,男青年对郑丽说:“我们很喜欢你这儿舒适温馨的环境,特别是这张床,躺在上面喝咖啡,比在咖啡厅享受多了。”
顾客的一番话启发了郑丽。原先她只将“床吧”定性为餐厅,注重从餐饮方面获利,每天主要经营中午和晚上两个用餐时间段,却忽略了床的最大魅力在于休闲。于是她立即将“床吧”调整为休闲场所,同时提供餐饮服务,收费改以小时计算,白天每小时20元,晚上每小时30元,食物和酒水另计。郑丽还在店铺门口挂上新的宣传语:“床是最好的休憩之地,床吧——像家一样温馨,比家更随意……”果然,这一改令“床吧”的营业额大幅提升。在“床吧”里,人们可以与自己的亲密爱人共享晚餐,也可以拉上三五好友共度休闲时光,或者多年不见的老同学挤在一张床上重温当年住宿的感觉,甚至还有附近上班的白领中午来这放松休憩……
几个月后,“床吧”在营业高峰时段常常爆满,顾客还需要在门口等侯。2008年2月中旬,郑丽盘下了隔壁一家生意冷清的书店,打通,扩大经营空间,还增添了顾客等候区和“碰碰对”专属区域。“碰碰对”专区里挂满线帘,线帘下端挂上一个个小便签,年轻人们可以随便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心愿、联系方式等,专门提供年轻人交友的机会。“床吧”更受欢迎了。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