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 开始我们是做着玩的,做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用。很多朋友看到我做的东西就问我是哪买的。我告诉她们这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我自己亲手缝制的,每次都能博得一 片赞叹。”小曼从小就喜欢做一些小包包、蝴蝶结,逛街或旅游的时候发现喜欢的材料,都会不遗余力收集起来,带回家设计创作。
大学里的“书籍装帧”课是小曼最喜欢的课,注重的是书籍封面的材料与创意。因此,麻布日记本就这样诞生了。
小曼平时就特别喜欢用麻布、麻绳和东北大花布做素材,而学服装设计的暖暖的绝活是绣花,两个丫头凑在一起就会互相切磋交流。“我们经常去网上找绣花的针法,比如辫子法我就经常用。”暖暖说。
渐 渐地,小曼的手工制品在朋友圈里小有名气,大家有喜欢的元素就会告诉她,让她帮忙设计制作。随着口碑越来越好,开始有人向小曼订货,“自己亲手做的东西能 卖出去,这种心情难以形容。”小曼说,不过做这些手工制品可花时间了,光绣一个麻布日记封面的喜字就得花上3~4个小时。她们用卖东西的钱再去买材料,一 边玩一边卖。
前阵子,听说创意集市征集参与者,两个小姑娘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做手工是需要耐心的,找材料、想创意,光胶水就得找上近10种。幸亏是网络时代,要啥有啥,一个多月时间,她们完成了40多件创作。
“因为都是手工活,我俩的手已经磨出老茧了,还有不少窟窿,被针扎的。”小曼说,不过真的很有成就感,想着能在公众场合摆摊卖自己的产品,两人就激动得睡不着。
这次创意集市,是她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练摊行动,以前只是做着玩。尽管一个麻布绣花本要100多元,一个绣花小钱包要30多元,还是吸引了很多年轻人,毕竟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东西一下子就卖得差不多了。
甚至还有礼品公司的人看中她们的创意,希望能下大订单,不过,两个小姑娘觉得实在无力完成,只能婉言谢绝。
大家的认可给了她们极大的信心。“我根本就没想到会赚钱,这么做想挣大钱也是不可能的,还得想想别的模式。”现在有很多人打电话给小曼要订货,接下来小曼和暖暖打算去开一家淘宝店。“我不会放弃我的爱好,我会一直做下去。”
张桂生 书法加绘画,通过T恤卖“文化”
在 T恤上做文章的人太多了,现在大街上随时可以发现自己设计、自己喷绘的个性T恤,动漫图案、非主流面孔、英文字母,不过这些似乎都没什么门槛,网上搜些图 片印上去就行。热爱书法的张桂生却把T恤当成宣纸,直接在上面创作。太极书法与绘画结合,特别是三国人物、成对的佛字鸟、双龙图这些有中国元素的创意,在 奥运会到来之际,肯定能让老外眼前一亮。
“比如这个佛字,我可以正反来写,再经过我的创意,它就是两只背对背站立的鸟。”还有名字绘画,比如张飞两个字,经过张桂生的书法创意,在写下这两个字的同时,我们又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张飞的脸谱。
“我练书法30多年了。”张桂生从九岁就开始练习书法,当时母亲极力反对,觉得练书法不能出人头地。“但是父亲对我的爱好非常支持,他会把仅有的工资给我,让我出去闯荡。”
初中毕业后,18岁那年张桂生去北京闯荡,这是他的第一站。此后他从事过的职业很多:做过报社记者,当过北京某杂志社的编辑,在杭州广告公司做过文案策划,在深圳平安保险跑过业务,还在信息公司做过职员……
“与书法无关的活,我都干不久。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经常在想:‘不行,这样下去对我的书法没有发展。’”
2007年底,他在浙江一个协会任职,工作很轻松,但是张桂生仍然感觉施展不了自己的才华。
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告诉他:“你会写正反的书法,为什么不把它们融汇到国画里?你可以把文字画成画,再放到T恤上面,这样也可以提升艺术附加值啊!”张桂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自己练习了十几年太极书法,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对文字与绘画的结合非常顺手。
2008年6月底,张桂生辞去了协会的职务,专门练起了中国文字创意,并且把书法与绘画、书法与时尚艺术结合在一起。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