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两个月,“学习卡”只卖出了几张。而更让刘松琳不堪重负的,是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市场和客户认为刘松琳和聚成是骗子;同行也嗤之以鼻,甚至有人放言“聚成能活半年,我把脑袋给他们”。
“我是以虔诚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的,可进来了却不是想象中的友好。”刘松琳觉得很委屈,却没想过放弃,反而更坚定了他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最初的聚成,只有6个人:3个创始人,外加3个员工。为了介绍聚成模式和课程师资,6个人开着一辆破面包车,四处开研讨会进行推介。保安、文员、财务、老板——身兼数职的刘松琳累了乏了,就在办公室那张从二手市场淘来的桌子上休息。结果没几个月,可怜的桌子就被他魁梧的身躯给睡塌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8月,聚成在深圳银湖度假村举办了第一堂公开课——“名嘴”张锦贵的“总裁魅力沟通与领导管理”,400多人的现场,反响热烈。
经此一役,“学习卡”开始热销,聚成也开始在业内声名鹊起,迅速壮大。2006年,聚成被评为“2006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第一大品牌”。世界第一行销大师杰·亚布拉罕甚至在2007年世界营销管理大会上称,聚成的员工规模、年开课场次、年培训人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
到2009年,刘松琳领导下的聚成,已有会员企业50000余家,员工4000多人,分(子)公司遍布国内40多个省市,每年为社会和企业培训各类人才超过100万人次。 首席“服务员”
“服务员”——刘松琳的名片上,赫然印着这3个字,排在“董事长”之前。堂堂聚成董事长,竟然自称服务员,是否有点贬低自己?
“培训行业的理念就是注重服务,在聚成,服务精神贯穿每个人心中。我当然就是聚成最大的服务员,或者说首席服务员。”刘松琳笑得很坦然。他说,聚成的“服务员”理念从2007年8月正式推广,每个董事和高管都在自己的职位前加上了“服务员”的称呼,以此来加强服务意识。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培训的公司,首要任务当然是服务好客户。为此,刘松琳从一开始就在筛选老师和课程方面下了大功夫。
“很多企业家在黑暗中前进,没有人为他照亮前路,他看不到想要的东西,聚成就来帮助他,告诉他怎么走。”刘松琳生意人出身,自然了解老板们的需求是什么。因此,聚成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实战为主的课程需求模式。
“我们比较注重效果。”刘松琳说,这是作为民营企业的聚成,与清华经管、北大光华等知名管理学院竞争的主要资本,因为聚成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而聚成创办6年来的飞速发展,证明刘松琳的路子走对了。
从最初的“学习卡”开始,聚成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培训模式,研发新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小企业作为最敏感、脆弱的企业群体,首当其冲。刘松琳提出了“与中小企业一起过冬,拒绝参与衰退”的主张。聚成在继续巩固和提升公开课产品的同时,还邀请十几位世界大师和中外商界领袖从2009年5月9日开始在全国聚成巡回演讲。目前,已经与聚成签约并开始在全国演讲的有:世界实战派营销大师、美国科特勒咨询集团主席米尔顿·科特勒,世界第一谈判大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白宫双料首席谈判顾问罗杰·道森,全球第一客户关系管理大师大卫·弗曼多,以及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民营企业教父”郎咸平等。
2009年3月31日,中国股市翘首以待了十年的创业板在千呼万唤下,终于正式启动。刘松琳也正在努力使聚成成为登录创业板首批企业之一。他看重的是,上市有利于聚成树立品牌形象,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聚成创新的动力,但更重要的,这是他建设“百年聚成”的重要一步。
“聚成不是在种花,是在种树。”这是刘松琳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培训行业对国家、对企业界的贡献很大。如果我们正好有这样的机遇,做成了第一名,又有机会做成百年聚成,那我们当然就得努力把这块牌子树起来。”花,只是昙花一现,但树,却可以基业常青。因此,刘松琳想把聚成做成一棵百年大树。
“我们内部有一个培训口号——服务到客户绝望为止,就是超出他的期望,然后还让他绝望。”刘松琳笑了起来。正是这种“服务到客户绝望为止”的理念,让聚成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并一直在向前迈进。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