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武掘金的过程,并不顺利。除了曾经出现过的资金周转上的困难,最大的打击来自于他的家庭,一惯支持他的夫人改变了态度,担心他因办公司影响教学、累坏了身体,破坏其在学校的形象和名声,将来的退休金也有可能受到影响。
但是,李卫武情愿冒这个风险。他担任武大副校长、武汉华软集团董事长的弟弟帮助他解决了大部分资金问题。目前,李卫武个人占有公司20%的股份。"按10元一股市值计算,上市后我有4000万元资产。"李卫武笑道。
"钱仅是一个数字,重要的是人的观念转变。"回忆过去的创业经历,李卫武最大的感慨是,"在经营中学到的东西超乎想象,要否定自己许多过时的东西。许多人害怕风险,担心失败,不敢走出固有的生活模式,也就不会收获。"
李卫武大胆的8小时外掘金,不仅使他拥有了一家成功的公司,他的成功经历更被学校和同事所肯定。而他的经济学课程更受学生欢迎了。 业余写作成印钞机 国内文坛"四大金刚",即国内四个版税收入最高的人--王朔、叶永烈、二月河和海岩中,恐怕只有海岩才会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而不是作家。"目前,海岩的正式的身份是:北京昆仑饭店总经理、董事长,锦江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 海岩用1/10的时间挣到了9/10的钱。在当今文坛中,海岩的版税达到12%,可以算是最高的。有媒体披露,海岩早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千万富翁作家。海岩的口头禅:"我写东西肯定要赚钱,如果不给稿费,肯定就不写了"。
海岩是8小时外写作。"我是比较勤奋的作家。很多人问我,怎么去安排时间。一天24小时,没有什么可安排的,也没有什么可挤的,就这么多。我一直在说,我写作时间是晚上10点以后和早上8点以前,这段时间是我自己的休息时间,我可以自由支配。"
也许海岩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但他肯定是中国最辛苦的作家。目前海岩已经差不多连续写作10年,中间没有间断过,每年出版的字数在80万字以上。海岩如此高产的一个秘诀是追求"速朽"。"只要把道理说清了,我就不再逐字逐句打磨它。"
如此多的"产量",并且又深受市场欢迎,但是海岩一直不愿把自己归结到文化人这个圈里来。他认为自己是旅游行业的一个企业工作者。"我在旅游行业有比较高的头衔和地位的,只不过是大众不了解。大众误以为我是一个作家。"
除了海岩这种身家千万的业余作家之外,还有许多普通的业余撰稿人,靠8小时外,"写字"赚钱。王刚是北京稿件见报较多的业余撰稿人,他从海岩身上受到了很大启发。 有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口头上,"放假的日子我最忙。"放假期间,他除了偶而打打羽毛球、下一两局象棋放松外,就是满大街跑新闻、在家伏案写文章。近三年来,他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浪费过,一部电视剧他也没有看过。写稿、改稿,直到深夜才结束都是常有的事。他的正式工作虽然换了几个,但是业余的"写作职业"还没有间断。
王刚经常与报社有联系,还时而接到报社的任务:报社接到社会报料后出于各种原因请就近的通讯员们帮忙调查事实经过,求证事件真相,王刚就成了报社的"编外记者"。虽然报社曾经邀请过王刚"转正",正式成为报社的记者,但是王刚还是更喜欢这种两栖生活,因为他目前的工作虽然收入不是很高,但是非常稳定。而成为全职记者,他感觉还不成熟,因为记者有时候很辛苦,而且现在工作也不是很稳定。 对于王刚先生而言,写稿的最大收获就是使人生的价值不断得到提升。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总会有甜蜜的收获。他的稿费收入远比工资要高,为了不因为稿费的事而招致同事们的"另眼相看",他只好将通讯地址分别留在3个地方,还用上妻子和母亲的名字。除收获数量不菲的稿费外,还获得了不少荣誉,甚至超过了本职工作的获得的成就感,工作之外他们的交往圈子扩大了,见识增加了,对社会多了一层理解。 他们为什么能够成功?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