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韩伟还会经常到鸡舍吗?韩伟说,我做这个行业二十多年,对养鸡是情有独钟,只要有时间,我还是要进去看一看,包括听鸡的声音,不用走到鸡舍,只要听声音我就知道,我的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在鸡场周围,我只要把轿车的车窗摇下来,闻到那种气味,我也会知道这个鸡场里是不是健康的鸡群。韩伟的成就一大半要归功于妻子许淑芬,可以说没有许淑芬就没有韩伟的今天。上世纪80年代,农家出身的俊俏姑娘嫁了个公社小技术员,小日子过得还算悠闲。但是不安于现状的许淑芬与丈夫商量,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并向亲友借贷买回50只鸡,成了“许淑芬养鸡专业户”,随着养鸡规模不断扩大,她自己一个人干不过来了,这时韩伟干脆就辞职与她一起养,鸡场也随之更名为“韩伟养鸡潮,进而演变为“韩伟集团”。
转眼到了1993年,在海边长大的许淑芬打起了海水养殖的主意。当时鲍鱼的养殖被看成黄金产业,一斤鲍鱼数百元,一枚指甲大的鲍苗能卖一元多。这一次又是“妇唱夫随”,韩伟集团斥资1亿多元,建设了一座拥有1万立方米育苗水体、世界最大规模的海珍品育苗和养殖企业———太平洋海珍品有限公司,由集团总经理许淑芬兼任公司董事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精心养殖了两年的鲍鱼苗放养大海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毁掉了一切。就是这一次打击,使大连的20多家鲍鱼养殖企业先后宣告破产。然而许淑芬没有回头,她相信既然有明摆在那里的“高效益”,就一定有办法拿回来。她自己说,我已经认准了这条道儿,九牛拉不回,九死不后悔。为了解决鲍鱼苗存活率低的难题,她把目光投向了高科技,请来了大连水产学院和青岛海洋大学的专家和学生,让他们把太平洋公司当作免费的实习基地。说是免费,公司得到的回报却是国家863项目———世界最先进的鲍鱼养殖三倍体技术就在这里诞生了。困扰了人类多年的鲍鱼养殖成活率低的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这是让全世界水产界人士都为之兴奋的事。许淑芬领导的企业创造了世界水产养殖的奇迹,她和韩伟都高兴极了。
如今,每到育苗季节,大批来自辽宁和山东沿海的养殖户就会拥入太平洋公司,在这里上演鲍鱼苗种抢购风潮。韩伟半开玩笑地说:“我经常想跟妻子换岗,也尝尝在家坐等客户的滋味。”
养鸡成功,养鲍成功,许淑芬又有了更高的追求。她自己南下北上万里求索,最终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鲍鱼的深加工技术。
“鸡王”与“鲍王”夫妇多年来在农业战线的辛勤耕耘,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