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麻花要排队让王金英的生意很快在烟台有了口碑,不少人找上门来希望加盟。4月份,王金英拿到第一个加盟店的9000元钱,她高兴得睡不着觉,把钱放在枕头边,她跟老公说:你看,我的第一个店,成功了。丈夫扔给她一句话:9000元值得你累成这样?
5月的一天,一个浙江商人开出50万元的高价,要买王金英的麻花配方。王金英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人是个骗子,要么就脑子有玻。丈夫觉得这人是个傻子。那人却很诚心,十多天来了三次,最后将价格加到70多万。然而就在这十多天时间里,王金英在烟台地区的麻花店增加到了十几家,发展势头让王金英看到了配方的价值,她决定给多少钱也不卖了。
这个70万元没有卖的神秘的麻花配方,留在王金英手里到底能够产生多大的价值?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自己越来越忙,每天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让她应接不暇,她的两部手机一直不停,两只耳朵压得生疼。她没时间洗澡,因为短短的10分钟会有20个未接来电,她一次又一次地对着电话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到电话就害怕、恶心。她的办公室外面永远排着一大堆等待洽淡的客户……
生意家庭难两全
在丈夫潘洪成看来,女人的本分就是看好孩子照顾好家,出去工作也要做点体面的事情。他始终觉得,炸麻花是个下贱行当,跟摆地摊差不多。王金英在菜市场卖麻花让他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朋友说他:快让你老婆把店关了吧。丈夫出去吃饭都不爱带她,嫌她身上一股油味儿。跟王金英在同一小区居住的阔太太们揶揄中透着不屑:哎哟,你怎么干这个?至于嘛!你干一年还不够你家一天的开销。王金英却觉得,只要能赚钱,干什么都可以,生意不分贵贱。
由于王金英一天到晚在外面忙,把家里的事都丢在一边,原本要好的两口子经常吵架,吵急了甚至动手,好几次,王金英气得跑出去,她说:我也挣到钱了,你怎么还这样,为什么我做个事这么难?潘洪成告诉记者说:天天吵,孩子一哭,我这火气就上来了,这个家还能叫家吗?每次两人吵架,女儿都缩在角落里,流着泪看着他们,等他们平静下来,才敢悄悄凑过来拉拉他们的衣角:爸爸你别生气,妈妈你别生气。弄得孩子像是得了什么病似的。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4年6月份,焦头烂额的王金英声带突然出了问题,嗓子哑得不能发声。潘洪成不得不替妻子接电话。这短短的半个多月,潘洪成受到很大启发,他觉得只要做好了,什么生意都可以做大。他改变态度正式参与到麻花店的经营中来。
老父亲被炒鱿鱼
王金英的父亲曾经是她样板店的经理,开业一年一个店就赚了22万,但是王金英却发现了问题。为了省钱,父亲减少了灯具,舍不得在白天开灯,更让她生气的是,为了节省成本,父亲竟然用非食品专用的垃圾袋装麻花,说他,他还振振有辞:学生买一根麻花,要俩塑料袋,买三块钱的四根麻花,他要四个塑料袋,这一个塑料袋5分多钱,它不浪费吗?再后来,他一看到王金英,就赶快把垃圾袋藏起来,等她一走,他又拿出来用。因为这些事,她和父亲经常吵架,有几次都把父亲气跑了。更让王金英着急的是,一些员工在成了骨干成了熟练工的时候,增加工资也留不住人,走得莫名其妙。后来,她发现原因出在父亲身上,他对员工看得很紧,还经常训人,员工特别压抑,影响了积极性。
2005年3月,王金英已经不能再容忍父亲的作派,她很正式地向父亲提出:爸,我今天不是你姑娘,我以总经理的身份跟你说,你回家吧,你被开除了。她转过身对工人们说:你们解放了,以后不用再受气了。解除了经理职务的父亲,被王金英打发到仓库做配料管理菜园。
打那以后,王金英制定了工作制度,并设了打卡机。她说,工人不是靠人管的,要靠制度去管。
开公司就像生孩子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