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编辑整理,厉害啊,我们是不是也要走出去看看呢。。老是呆在一个地方,思想容易固化哦
丢下妻儿独闯非洲
今年34岁的孙晓平,出生在江苏省东台市一个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在东台市一家物资商厦当营业员。1998年,该商厦由于经营不善倒闭,全部员工只能离开企业自谋生路。当时,孙晓平刚刚结婚,妻子就是他原物资商厦的同事。夫妻双双下岗,如此沉重的打击,小两口一下子陷入生活的绝境。
2000年春节,孙晓平的内舅回家乡东台探亲,见到孙晓平一家三口生活很拮据,便对他说:“我有个朋友在非洲塞内加尔做生意,我帮你联系一下,看他那里需不需要帮手。”孙晓平犹豫了:要抛下妻儿到陌生的国家,实在狠不下心。可一想到自己的困境,他接受了内舅的好意。2001年秋天,他只身从北京经巴黎飞到了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
孙晓平的老板姓刘,是做丝绸生意的,为人比较热心。在国外,不管是当老板还是打工,首先要克服语言障碍。塞内加尔历史上曾经是法国的殖民地,当地人基本上都用法语交谈。没有办法,他只能靠肢体语言,借助计算器和当地人交谈。如果这匹丝绸是10000元,他就在计算器上按上10000,对方要还价就在计算器上减,点头算是成交,摇头意味着不行。如此应付基本的生意还可以,但要用电话联系业务,那就行不通了。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孙晓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征求老板同意后,他在当地雇用了一位略懂英语的青年,让他来教自己法语。学法语用的是最原始的办法,孙晓平一一指着所见物品用英语问怎么读,对方说出法语读音后,他便跟在后面连读几遍,然后用汉语的谐音记在日记本上。慢慢地,他不仅熟悉了法语的常用单词,而且学会了当地的礼仪用语和基本会话。
第一笔亏了15万
在刘老板处打工一年后,孙晓平想自立门户了。通过观察了解,他发现塞内加尔这个农业国的工业基础很薄弱,所有生活用品几乎全靠进口,而且大多从欧洲进口。他想,中国的日用品在世界上是出名的价廉物美,如果能引到塞内加尔,一定有很大的竞争力。
他离开老板火速回国,告诉妻子想自己创业。妻子很支持他,只是为资金发愁。是啊,出国借的钱还没有还清,怎么好意思再开口?想来想去,只有卖房子。
卖了房子,再加上双方家长的资助,孙晓平才凑到30万元人民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发往塞内加尔的生活用品有三分之一品种不对路。塞内加尔森林很多,当地全用木菜板,根本不用塑料菜板;运过去的成人衬衫全是亚码,但塞内加尔人根本穿不下,因为他们号称“非州巨人”,当地人男性平均身高在1.8~1.9米,女性平均身高都有1.7~1.75米。
两个集装箱销到最后,算下来亏掉整整15万元。孙晓平有些心灰意冷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