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艾路明研究生毕业后,从家里拿出1000元,周汉生等人又凑了1000元,在洪山区注册成立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7个人中有4个是学生物的,大家觉得做生化技术比较有把握。”周汉生辞去水生所的工作,与艾路明一起彻底“下海”,其他几个人边教书,边经营这个企业。 企业注册了,但究竟干什么?1988年底,当时留校工作的张晓东到复旦大学做实验时,认识了一位做尿激酶项目的博士。该项目是从男性小便中提取尿激酶,出口日本。
得知这个信息,艾路明、周汉生打起了武汉厕所的主意。
研究生做起“小便”生意
经过考察,他们选中人口稠密的江汉区,在机场河租下一个废弃停车场作为加工车间。
经江汉区环卫局同意,该区的厕所里出现许多白色的塑料大尿桶。尿液在4小时以内没有味道,物质活性也较高,利于加工。白天,周汉生与艾路明蹬着三轮车,到各个厕所将盛满尿液的塑料桶扛到三轮车上。晚上,他们将拖回的尿液倒进大缸里处理,并守在缸边,根据情况随时添加各种化学药品。
厂房是租来的,尿桶和大缸都捡最便宜的买,但钱还是远远不够。2000块钱一下子就用完了,他们找到洪山科技信用社。信用社的夏主任上门考察,发现工厂仅有几只装着尿液的大缸。 “这些大缸很容易破,不能用来作为抵。不过,你们受过高等教育,还能放下架子来做这些事,不简单!冲着你们这几个人,冲着你们的精神,这个险我愿意冒。”就这样,当代公司获得了第一笔贷款,总额为3.5万元。
有了钱,他们又买了许多尿桶和大缸,还请了数十个民工,扩大生产规模。“那个时候,武汉三镇里的厕所里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大尿桶”。
分手一年,“还是合在一起好!”
1991年底东湖开发区成立,政府开始扶持高科技企业。
当时,葛洲坝集团为了开拓新的产业领域,想利用武大生科院的技术,生产赤霉素(一种植物生长激素)。此时,武大正与国内数家公司合作开发这个项目,无力再派技术人员开发新“摊子”。
周汉生来到武大生科院,“由我们来负责这项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指导”。武大考察后同意了。
周汉生深入实验室,向专家请教生产赤霉素的关键技术,直到全部掌握。然后以当代生化技术研究所的名义与葛洲坝集团进行技术转让与合作,组织生产。 这个项目获得国家“火炬计划”100万元贷款。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