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创业秀的失败,给了黄启立一次深刻的教训,让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有团队、有人支持、模式创新、开头销售也不错,对于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这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但真正操作的时候,黄启立才发现,市场的脾气还是没摸透。公司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原来的定位,最后变成了一个小百货的销售店,又没有进货渠道优势,之前希望能够为个人定制“气候用品”,根本就没办法操作。
黄启立最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他清楚地认识到其实是在开始就把目标顾客定得太狭隘了,以至于后来出现定位模糊等一系列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由于自己经验、资金等不足,要达到连锁经营可谓步履维艰,“其实是急于求成,没有耐心。”黄启立坦言。
黄启立除了汲取创业失败的教训以外,也不断学习着成功人士的宝贵经验,同时也结交了不少创业成功人士。“创业不能盲目,以前就是因为太浮躁了,做任何事情也总是缺乏全面周到的考虑,同时,自己的知识结构也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要求”,黄启立坦言,“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创新。”
采访中,与黄启立再次仔细回顾、推敲两次创业失败的心得——
第一次创业教训:
资金不足,准备不充。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开店铺创业,在杭州的黄金地段要开一个50平方米的店费用不小。当时我们总共凑起来也就10万元左右的样子,资金有些吃紧。
其次:产品定位一开始就有问题。“我们一开始定位高端,但是光靠高端的消费群体不足以维持我们的生计,所以后来高端的产品开始低端卖,低端一卖就失去了高端的品味,方向也就模糊了”。
第三,销售渠道没有建立好。销售是守株待兔型,没有主动销售的行动。浙江大学的柳宏志博士告诉他,他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的“特通”。
总之,有好的想法,却没有执行力。“比如说当时我们有一个建立杭城公交站售卖零售点的想法,以小推车的形式灵活运作。没有试过,就放弃了。还有,走礼品路线,如定制情侣伞,但是也没有实施,就放弃了。“
第二次创业教训:
团队的问题。彼此配合不默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谁是绝对的统帅,所以意见往往不一致,工作也没有效率。
“通过这次让我了解了,一个团队,一定要有一个人具备绝对的领导力。包括股权结构,当时我们都是平均的。所以每个人都是老板,每个人都是大股东,所以每个人都认为应该往自己认为对的地方去做。”
这个问题,黄启立事后特别请教他们的老师,是教公司法的,也是一公司的老总,他说一个企业里,要有一个领头羊,其股份必须占到50%以上,要不然这个公司肯定做不下去的。
所以,团队的组成,要有错落感,有主次,有核心,才有张力,和凝聚力。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