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真是跳楼的心都有啊1高德康回忆说:“可是考虑到还有好几百人等着吃饭,就觉得我必须要为他们负责,为企业负责。你高德康活着,不仅仅只为自己。”
这就是一个企业家应该具有的责任感!在危难关头,企业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高德康说,真正的企业家是在做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后来波司登面临改制的时候,乡党委书记天天来动员,高德康开始就是不肯,就是因为他把企业家的责任放在了首位,把个人赚钱的目的放在次位。
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高德康突然变得高兴起来了,甚至有些激动,波司登的命运发生了奇迹般地转变:高德康意外地接到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楼层经理郭兴亚的电话,只听那头大嗓门喊:“高总,您跑哪去了,我都找了一周了!现在我们商场搞返季销售,就等你一句话,波司登参不参加?”
机会来了!高德康毫不犹豫地答应:“全部甩掉1接下来的两个月内,王府井大楼一下子卖掉了波司登2.5万件羽绒服,销售款达到500万!高德康至今还记得那次“甩货”的价格:长的220元一件,中的200元一件,短的180元一件。
此时,沈阳中信也伸出了橄榄枝,主动代销了300万元产品,而且是先期付款!几乎是一夜之间,波司登的800万贷款一分不差地还清了,把银行都弄傻眼了。
波司登的命运从此转机。1995年,波司登以68万件的销售量首次登上了同行业全国销售第一的宝座,从此声名鹊起。
“面包服”变成俏佳人——波司登掀起羽绒服的“三次革命”
1995年1月,在北方最寒冷的日子,高德康决定去东北考察市常这一去,就发现了产品的问题,高德康把它归结为五大类:首先是款式单一、古板,缺少时尚元素;其次是颜色暗,蓝、灰、黑占据了主色,色彩不明亮;第三是就是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再有就是版型庸肿,不适合北方体型的要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东北之行使高德康认识到,羽绒服不仅仅是用来御寒的,还要最大限度地追求美。至此,高德康找到了波司登改进的方向,那就是在羽绒服中加入时尚、唯美等元素,即使是冬季的羽绒服,人们也期待她像一只蝴蝶,美丽多姿,色彩斑斓。
东北之行让高德康意识到,1994年波司登的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新品牌,而是面料、款式、版型等不适合北方人体型与需求,羽绒服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洗心革面”!
于是,波司登大胆尝试,把当时羽绒服60%、70%的含绒量提高到90%,并全选优质绒,使羽绒服变得更轻、更雹更暖和了。在此基础上,波司登革新工艺,从色彩、面料,到线条,全面引入了时装设计,增加了时装的所有一切必须元素,从而掀起了我国羽绒行业的“第一次革命”,即时装革命。
当1995年波司登羽绒服新产品面世时,像旋风一样刮向市场,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46万件新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被抢购一空。人们禁不住惊叹:“面包服”变了,变轻了!变薄了!变俏了!
当年,波司登市场销售量达到了68万件,占到全国市场的16.98%,坐上了我国羽绒行业的头把交椅。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1996年销量达到108万件,1997年158万件,1998年220万件,1999年338万件,2000年时已突破500万件,而到了2001年,则又冲高到1000万件!
而就在这一年,我国羽绒服市场爆发了著名的“鹅鸭之争”。央视黄金时段的“北极绒”羽绒服广告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请听好,鹅绒和鸭绒的区别是什么?开始1“我知道,它比鸭绒更松软……”“它没有鸭绒那股怪味道……”当小男孩以那句名言——“地球人都知道”收尾时,一只大白鹅站起来昂首高鸣,表示赞同,旁边一只灰鸭子则灰头土脸地趴在地上,一声也不吭。
一时间,市场上掀起“弃鸭用鹅”的浪潮。其实,鹅绒优于鸭绒本是羽绒行业的公开秘密,鹅绒与鸭绒各安其位,用什么样的填充料是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来决定的。
作为中国羽绒行业的“老大”,波司登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果断推出了高鹅绒绿色环保羽绒服,从而在业界掀起了一股绿色风暴,这就是羽绒行业的“第二次革命”——绿色革命。
从上世纪八十年以来,羽绒服防钻绒性与透气性、舒服性的矛盾始终困扰着羽绒行业的发展。不断面市的高科技、高密度、高级运动衣面料虽然效果好,但价格昂贵,一时不易为市场所接受。
波司登推出的绿色服装概念是要指对人体无毒无害、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生态纺织品要求的产品。据此,波司登与美国杜邦公司联合,采用了杜邦公司的高科技羽绒内衬TYVEK PLUSDOWN ,该产品具有轻巧、牢固、既抗风又透气的特点,使羽绒服手感更柔软,穿着更舒服。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