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那么,这5个入口中有几个是有效入口呢?停车场入口基本上无效,Z商场入口不仔细观察也看不到,再说,从Z商场逛街的人也没多少会通过这个入口到Y商场,而饮食街因为太过不起眼根本没有几个人,主干道分支的道路入口,因为入口距离主干道太远也没什么人流,这条路上开业的3家餐厅全部以歇业告终,就是最好的例子。
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唯一有效的入口是从主干道拐进一条卖早点的巷子,这个也算作Y商场的大门吧。原因是这个入口离主干道最近,并且从主干道仔细看,还是勉强可以看到的,并且这个入口临近地下超市。然而,这么一个大型的商场,其主入口居然可见度如此之差,不得不说,从一开始开发商就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相比之下,Z商场由于入口处正对着主干道,每天熙熙攘攘人流不息,因此,即使刚开业时生意冷清,但时间长了,生意也慢慢好转。 第二,就是Y商场的定位。Y商场定位为中高档,可是,在消费能力一般的我们市,Y商场可以说是走高端路线的了。当然,它做这样的定位还是有原因的,因为A楼盘的定位就是中高档,因此,下面的Y商场理所当然地把自己定位成了中高档,却没有想到,A楼盘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才100多户人家,纵使A楼盘的住户真的有这个消费能力,其消费能力也绝对不可能支撑起这样大的商场。更何况,A楼盘的住户还有像我们家这样不喜欢在自己啊楼下逛街,而宁愿走几步到服装街和临近的商场去逛的。本来嘛,逛街的精髓就在“逛”,一边走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谁愿意在自己楼下兜兜转转哪?更何况,自己楼下的东西比别的地方贵的多。
因此,Y商场不应该把目标客户定位为楼盘住户,而应该定位为周边住户。然而,A楼盘周边,都是一些普通的百姓,消费能力十分有限,而逛街的人群,因为该商场入口处可见度十分低,都直接进了正对着主干道的Z商场。
由此我们可以分析,Y商场的目标客户为中高档人群,而其先天客户却为:只有100多户的消费能力中档的A楼盘住户(因为人数总和太少且不习惯在楼下逛街而可以忽略不计),周边的老百姓(根本不会去昂贵的Y商场),逛街人群(根本看不到Y商场的入口,即使看到去了一两次以后也会因为东西太贵望而却步),因此,Y商场开业以来的冷清,就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第三,该商场没有停车场。这也是一个失败原因之一。一般来讲,如果驱车来的顾客都需要有停车场,但是Y商场却一个停车位也没有。假如在原来地下超市的位置建一个大型的停车场而把超市改建在Y商场的地下,不仅可以收停车费,还可以迅速为Y商场招徕人气。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是否准确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总之,Y 商场最大的错误,就是想当然地把目标客户定位为中高档(实际上是高档,因为装修豪华让人潜意识里觉得是高档),而先天的客流却无法满足Y商场的目标定位,发生MC客流和目标客流的不对接,这也是商场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个推断可以从改成大卖场后的情况反推出来。Y商场在死撑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全面歇业并且把底层的超大圆形广场改成了大卖场,然后,令人吃惊的是,一改成大卖场,就有不少慕名而来的老爹爹老婆婆大妈挤满卖场,从昔日的冷冷清清变成欣欣向荣,这进一步证实了,Y商场周边的实际客群,其实为中低档消费能力的普通群众,而不是其主观臆断的中高档客群。
第四条,财务先行而不是概念先行 很多人抱着一个自己觉得好的概念就下海了,其实,这个是做生意的大忌。不管你的概念有多么好多么新,如果不能与你的目标客户对接,如果不能有详尽而准确的财务预算,其失败可以说是必然的。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