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洪洋是有备而来。还在学校时,他就成立了工作室,跟着导师和相关设计规划单位做项目。毕业之初,他先后进入国有和私营设计单位工作。 “这些打工的经历就是我学习的过程。”谢洪洋说,“项目操作、公司运营都是这时期摸清楚的。人脉、资金也是这一时期积累的。”
尽管2005年谢洪洋就回到了武汉,但他仍没有冒进。深入调研后,谢洪洋以自己的实力找到了在市场的位置:武汉的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发展正进入热潮期,但水平尚处于起步期,自己前期的技术、资金和人脉积累正好在此释放。
现在,承接百万元项目对于谢洪洋来说已是寻常事。但他仍时时关注公司资金流转情况。“做公司首先就会面临资金周转的压力。”谢洪洋告诫准创业者们,“我创业应该说是很顺利的,但公司开业前半年,15万元启动资金亏得干干净净。创业,资金的准备一定要充足。”“我的行业应该说是创意产业,个人的能力很重要,创业技术储备要到一定高度。同时,人脉资源的积累也很重要。做事要到位,做人也要到位。”谢洪洋认为,创业不可能一锄头挖口井,充足的准备很重要。
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的王波,一点也不隐藏自己对财富的渴望。大三时他开了餐馆,一年后又开了分店,同时开了网吧。 工作3年后,王波与同事一起开始了深圳创业。他说:“还是当老板比较有感觉。”
2005年深圳的MP3市场爆发了,王波因此挣得了第一桶金;MP4风潮起时,王波又赶上了,月销售额突破200万元,利润15万元。此后他在深圳的公司改走技术路线,一直抓着市场的主动权。
“第一个月就赚了20万元,赶着买了两辆车,现在想来是有点狂,应该把第一桶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它会给你带来第二桶金、第三桶金。”王波对着记者检讨着自己,“刚赚到钱时,我就想着大办公室,能看到海的,可现在不想了。我认识很多有实力的老板,他们和员工坐在一起。” 王波对创业者的忠告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尽量要找个好平台,我就觉得自己只工作了3年就创业有点仓促,如果有5年工作积累再创业可能会更好些。当然有创业冲动想好了就要做,不要天天想,想个5年也不见行动,很不好。”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