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撑起一片天
信念为这些大学毕业生们撑起一片天。平日面对信息闭塞,环境封闭的大山,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对这些大学毕业生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王志成调整自己的心态,把岗位当作自己学习锻炼的机会,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对所做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及时找出不足予以改进;积极主动地与其他年轻管理人员交流;在基地组织的专家讲座中汲取养分,学习管理经验,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
随着基地规模化的发展,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的逐渐形成,这些大学毕业生学有所用,生活充实,他们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欣慰。华南农业大学植保专业毕业的吴彦斌,2006年来到公司,随后又接到了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为了化橘红的发展,他毅然决定在基地实现个人理想。现在他成了生产区主管,负责约800亩化橘红树种的管理工作。曾有一段时间,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和几个朋友共同承包了几十亩地作农场,但由于经验、经费等问题干不下去了。“还是在这里有意义,为发展我国的中药材尽心献力,为了中药事业的复兴,我有热情,有干劲。”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毕业的姜世茂性格外向,有一段时间却非常沉默,因为有的同来者选择了去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经过一番思考,他把笑声又洒向了大山:“我也向往大都市,也想过离开。但农业是我的本行,在这里更能有所作为。”“我们基地是真正按照GAP法规进行管理及运行的,我坚信我们的中药能走向国际市场。虽然我国目前从事中药GAP生产面临的困难很多,基地初建时各方面条件也很差,可是,这改变不了我的决定,我会坚持下去,在这里实现我的人生理想 。”基地骨干张国斌道出了肺腑之言。
向中药科研进军
每当夜幕降临,这些青年人的房间的灯光就会点缀着夜色一直到深夜。记录当天的工作情况、总结及改进工作方法、研究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成了他们每日必备的工作。他们还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培训工人,为他们讲解种植知识和GAP相关法规知识。作为基地管理技术人员的这些年轻人,身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们根据GAP法规文件,规范自己行为,提高执行力,提升工人的技能,为中药复兴、中药进入国际市场作着不懈的努力。
随着基地的不断建设发展,基地为这些青年人配置了电脑。电脑的应用,启动了他们的科研热情。他们将所学专业与岗位相结合,发挥专业优势,实现技术突破,解决基地所面临的难题。
在2005年毕业于江西农大农学专业的万建义的提议下,他们建立了化橘红数据库,陆续为20万棵果树设立自己的ID,使得每棵化橘红都有了相应的资料,管理起来轻松便捷。通过研讨,他们发现中药材GAP种植管理的难点在于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收集病虫标本,他们每天到种植基地,都带好记录本、相机和有关的器皿。边检查树种,边记录,把有病虫害的果树拍下来,并悉心找出病虫带回实验室作进一步的研究。现在基地实验室里已有几十种病虫标本,为进一步作好生产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科研实物。
为解决基地化橘红天牛危害问题,基地目前承担着国家科技部“蛀干性害虫生物防治”的攻关项目,这些大学毕业生们正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工作,找到病虫害防治共性方面的方法,为国内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作出了一定的探索与贡献。一些颇有见地的文章也从他们的笔下淌出:《浅谈化橘红整形修剪》、《中药材种植数字化管理》、《感受冬季施肥》、《化橘红信息采集有感》……
实践结硕果
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基地已发展成为总投资2.7亿元,占地1.5万,拥有20万株化橘红的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化橘红生产基地。这些大学毕业生们在企业的组织下,与一批国内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及著名专家教授紧密结合,形成一支实力与经验兼备的企业管理团队。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化橘红种植科研及产业化项目10余项,其中有国家发改委第一个中医药现代化专项“名贵道地药材化橘红产业化示范工程”和广东省重要项目“现代中药化橘红GAP种植基地建设”,目前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6月,“中药农业标准化国际研讨会---化橘红及GAP科学研究与国际市场战略研讨会”在广州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对基地化橘红的成长给予充分的肯定,赞叹这些年轻人:“你们所做的事业,是中国人民的事业,也是造福全世界人民的事业。”
这些80后的大学毕业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但他们毅然投身于大山中的中药种植事业,并运用专业知识指导当地农业工人,向他们传输科学理念,传播文化知识。他们以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进取精神,为我国中药材化橘红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一个日新月异、生机蓬勃的绿色产业正向世人走来。
沐浴着金色的朝晖,天堂嶂满山生长的化橘红摇曳着臂膀,为这些年轻有志的创业者喝彩。
【编后】 农村创业正逢春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