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中介”角色转换
实际上,“中转站”的概念并不只是一个灵感而已。
香港贸发局国际业务总监许行璋告诉记者,“我希望可以扮演一个中介角色”,让北京企业走出去。
然而,北京巨大的服务外包市场也在吸引香港企业走进来。
一份让香港企业信心十足的数据资料显示,目前北京市服务外包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06年全年软件报关出口约占全国的33.7%。
同时,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香港方面也对近两年来的IT、资讯及服务外包发展进行统计。有资料显示,香港已经逐渐成为北京软件贸易往来的主要地区之一。
北京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北京对香港地区的软件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4%,位居日本、美国之后,超过欧盟,同比增长107.4%,增幅高居首位。
“现在随着北京在IT服务领域的迅速发展,很多香港企业和公司开始借助北京进入内地市场,这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我希望京港联手把国际IT服务外包市场做大做强。”伍淑清说。
同时,香港近两年来IT、资讯及服务外包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北京市服务外包合作的主要地区之一。
王子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北京要做的首先是积极扩大香港服务业的准入门槛,随着大批专业人才以及营销经验的涌入,北京市服务业将继续得以提高升级。
相关新闻
京港企业家圆桌会议畅谈服务业
日前,京港两地企业家交流圆桌会议在京举行。这是第11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双方重点就京港两地生产性服务业的合作商机和合作前景进行了交流。
关于北京产业发展为香港企业带来的商机,北京市副市长陆昊指出,北京最具有成长性的产业恰恰是香港最具国际化和专业化水准的产业,两地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时尚产业是北京重点发展的产业,为香港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可以面向全国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外化效应,有利于企业在外地做合理的品牌扩张。因此,在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领域,如研发、物流、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在北京具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好的资源条件,而香港具有深厚的将文化艺术与市场相结合的功底,有战略眼光的香港企业家可以在北京找到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的商机。时尚产业在北京发展的机会也是很多的,此外,在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管理和服务等领域,京港合作也有较大的空间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