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的狂轰烂炸,这同样也构成了当下中国本土商业世界最重大的课题之一。而我们唯一可以确认的结果是:人们的解决方案将会千差万别!
在近一个月的挖掘中,创业中国非常幸运地发现了20个极具个性的本土创新型企业。他们的生意或大或小,但都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传统商业经验中少有的气质和追求。他们在给商业注入自己的激情,他们渴望用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感染和影响消费者,他们不去刻意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最爱强调的原则是“力避浮躁”,他们甚至还表现出一种“理想主义高于一切”的偏执。在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有点儿分不清楚:他们到底是商人?还是艺术家?
然而,恰恰当商业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模糊时,“无形”的价值及其轮廓却悄然清晰起来。如同在雾气朦胧的清晨,隐约地瞥见曙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商业艺术家”们的探索,也许仅仅是个“雏形”,但我们相信,在他们零星闪现的商业创意的灵光中,孕育着可以期冀的未来。这样的萌动多么令人心颤!
正如博洛尼创始人蔡明的一句经典概括:“中国企业不能只想做低成本的东西,要为你的产品增加附加值,并且能上升到精神层面、生活方式层面,你只比谁做得更便宜,就没有未来。”
应该说彼得斯所谓“智力资本”,归结到最后,就是文化的竞争。在商业的更深层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产值在经济中的比例还相当低,搜索带有中国元素,中国本土文化特征的产品,大多都是以“部落文化”的角色出现,大多时候还游离于主流之外。因此,在中国文化走向强势、走向主流过程中,其实孕育着真正的机会。
诉诸于文化竞争的商业,肯定会彻底改变这个世界。中国人已经用“MADE IN CHINA”证明了自己吃苦耐劳的商业意志,而一个新的挑战已经赫然摆在眼前,我们能否可以在想像力无边界的“无形时代”,真正展现中国人的商业智慧?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