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国际金融风暴和中国经济可能下滑的影响,国内一些地方陆续出现了就业不景气的端倪。据10月24日的《广州日报》报道,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一位老师介绍,今年来校招聘的中小企业大减……2009年加入求职大军的毕业生人数激增至近600万,人数增加职位减少,毕业生找工作难上加难。据10月20日《新闻晨报》报道,根据前程无忧网站的统计,近期申城招聘行情萎靡不振。9月和10月企业提供的岗位,只有去年同期的88%,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招聘行情萎靡尤其明显。据10月23日《重庆晚报》报道,受部分沿海企业业务不景气甚至倒闭的影响,重庆民工出现返乡潮。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随着来自发达国家的订单不断减少,中国沿海出口加工企业纷纷裁员,大批内地到沿海打工的人员不得不提前返回家乡,大多数中小企业减少招工名额,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只是导致中国沿海地区外贸出口企业纷纷减产裁员的外因,而部分城市产业调整节奏紊乱才是内因。中国正在从生产投资型、外贸出口型经济向消费信用型经济转变,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打乱了中国经济调整的步伐,使得中国许多以金融服务业为发展导向的城市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一方面,部分沿海城市已经开始减少对生产制造业的投入;另一方面,在发展金融服务业的过程中,遭遇到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当头棒喝,整个经济体系呈现出“空心化”的态势。
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说明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城市根本没有预见到可能爆发的金融危机。长期形成的过分单一的出口加工经济体系,等于将自己的经营风险寄托在发达国家身上,而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又盲目追求速度而忘记了潜在威胁,忽视了经济转型可能出现的就业问题。
现在,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放松银根、出口退税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试图通过加大投资、增加外贸出口遏制经济下滑的趋势。但现在看来,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恶化,这些措施很难在短时期内扭转颓势。从就业结构来看,中国就业人口比重的70%到80%仍然属于初级就业人口,他们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和一般性的服务活动,很难在金融服务业找到就业岗位。所以,政府在注入资金刺激生产的同时,不能忘记人才的培养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