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沪指叩关2100点,两市均以超过3%的涨幅创出本轮反弹新高。更引人关注的是此次会议的召开背景。
继美国、欧元区、日本等西方主要经济体确认陷入衰退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称,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望达到9.7%和9.3%。这足以说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及时有效,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
因而,关乎明年经济走向的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牵动了来自政、企、学等各界人士的神经。而据记者采访所知,“有多少利好值得期待”,俨然已是资本市场的神经末梢聚集处。
另外,11月宏观经济数据将于本周陆续出炉,其中进出口数据或许最受关注。业界预计,11月出口增速可能大幅下滑至14.5%~16.0%,进口增速则可能回落至10%附近。对本周三率先公布的1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机构预计将降至4%~5%的水平,更大胆的预测则是大幅回落至3.0%~3.5%。而CPI的预测数字仍在3%以下,落在2.4%~2.9%区间。
预期·财政政策 用足赤字上限多发国债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事实上,之前财政部、发改委等机构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准备的会议材料中的核心数据已被多次修正,“政策赶不上变化。”该人士坦言,一个月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密集召开,从4万亿到金融“国九条”,宏观政策出台密度空前。
据透露,决策层目前倾向于2800亿元赤字预算和5000亿元国债规模的方案,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4万亿保增长计划。此前,5000亿元赤字和5000亿元国债的举措也受到决策层的重视。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2800亿元的赤字规模不到GDP的1%,空间还相当大,“横向比较,距离占GDP3%的国际安全线还差很远;纵向来看,我国在1997年到2003年的经济不景气期间,赤字规模也达到了GDP的2.6%。”
据悉,我国近几年赤字规模递减,今年预算安排赤字率为0.8%,而国债发行规模近几年维持在2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
鲁政委认为,如果要保证明年全年8.5%的GDP增长,需要新增国债7500亿元。他说:“从内外情况看来,当前面临的经济困难比1997年到2003年间面临的要大。我认为财政政策早启动比晚启动效果更好,并且应该达到我们力所能及的力度。”即明年应加大力度,扩大到占GDP3%的赤字规模,达8400亿元。
“并且一定要早做。第一,经济短期内下滑的趋势不允许拖;第二,经济有自动复苏的周期性,早做的话我们将来面对的通胀风险将很低。”
预期·货币政策 重申适度宽松人民币不会贬值
财政政策要“积极”,货币政策则要“适度宽松”。
有关专家预计,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再次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护航。
据悉,在货币政策中使用“宽松”这一字眼,为十余年来所首见。
另外,金融“国九条”的出台以及最近人民币的连续跌停,使得人民币汇率政策成为焦点问题。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日前已明示,中国不会靠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摩根大通亦认为,中国政府会更倾向于利用增加出口退税的力度和范围来支持出口,而不会令人民币大幅贬值,因为那样会招致主要贸易伙伴施以贸易保护主义。
另据媒体报道,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明年人民币仍会继续升值,但预计升值幅度要小于今年。
此外,专家预计,本次会议或将讨论出台更多保障出口的政策。
预期·税收政策 个税起征点提高或成惊喜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