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路
作为最早在中国成立汽车合资企业的克莱斯勒,近二十几年的市场表现难以令人满意。自1983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仅制造销售了25万辆克莱斯勒品牌的汽车。官方数据显示,北京吉普曾在1995年达到年销售近2.6万辆的最佳水平,此后几乎年年下降,到2006年市场占有率仅为0.2%。
2005年9月,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克莱斯勒(中国)公司随后引进了进口车PT 漫步者和北京戴克亦庄工厂国产了克莱斯勒300C。该车型在2007年销售约8000辆。
2007年9月21日,号称“MPV(厢式旅行车)鼻祖”、由东南汽车代工生产的克莱斯勒大捷龙在成都车展上市,基于同一平台的孪生车型——国产道奇Caravan也于当年年底上市,加上较早进口的Jeep产品,克莱斯勒旗下的三大品牌车型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
前总裁亚柯卡
的四条忠告
中国人听说克莱斯勒,大概都是源自它的总裁亚柯卡的一本自传《反败为胜》。这本书写出一个身处逆境的企业家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经历,曾给当时中国经济界人士,尤其在几乎刚刚诞生的“企业家”阶层,犹如一种启蒙读物般的警醒。亚柯卡自传的各种译本在中国印行了640万册,使他在中国一下子成为超级名人。
1988年,亚柯卡以克莱斯勒总裁身份访问中国,有记者请他以第二本自传体著作《实话实说》的坦率态度,谈一谈对于中国汽车业的建议,亚柯卡的眼镜片后面闪过一道隽永而幽默的光:
一,不要让别人不合理地剥夺自己的市场。与其大量买车,不如投资买技术,修道路,造汽车。与30多年前比,向中国转让技术已经很容易,这就使中国人不必花大量的投资去重复西方在开发新技术时走过的弯路。二,制定有自己特色的发展规划,美国汽车工业曾经出现过忽视节油,忽视污染等问题,走了弯路,补救起来又要花大钱。中国应该从各国发展汽车教训中找出捷径,避免重蹈覆辙。三,集中精力搞好专业化生产。我在中国看到了美国30年代汽车工业的模式,产量不大,但是几乎所有零件都在一家工厂里生产。而今天美国的汽车工厂,70%的零部件从专业工厂外购,他们的雇员是汽车厂的4倍。汽车厂集中人力财力,干关键部分,以大批量低成本赢得竞争力。四,鼓励创新。现在世界充满创新精神,克莱斯勒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减少文牍、会议,鼓励革新创造,这样做才能让一个企业充满活力,聚集英才。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