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玉栋和黄光裕交往极为密切。黄光裕非常欣赏张玉栋的资本运作能力。
“张玉栋与郭京毅、黄光裕的关系非常好,在黄光裕香港借壳的过程中,张玉栋一直充当黄光裕资本市场幕后军师的角色。”
黄光裕借壳香港上市公司,牵涉到的审批必须走郭京毅的衙门,郭京毅已通过张玉栋瓜分了不少香港资本市场的脂膏。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行长牛忠光被拘捕后将与黄光裕勾结贷款13亿元的问题全部交代了,此外还有虚假贷款、资产包内定等等问题。也就在张玉栋等人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黄光裕被公安部给抓了。就在张玉栋为黄光裕担心的时候,黄光裕却在保护伞的关照下顺利出来了。后来才知道,这不过是公安机关的放长线钓大鱼之计。
黄光裕噩运从收购迪信通开始
黄光裕的噩运是从收购迪信通失利开始的。
为了扩大流动资金规模,在2007年底收购陕西蜂星之后,黄光裕瞄上了手机零售商迪信通。黄光裕出资8亿元人民币收购迪信通大股东刘东海持有的所有股份,股权比例超过80%。收购方案拿出之后,资金的划拨成了一个问题——作为香港的上市公司要收购迪信通这家内资企业,必须通过外管局划拨资金,还要通过商务部的审批。
黄光裕万万没有想到,张玉栋在迪信通担任顾问期间喜欢吹牛的毛病犯了,将国美电器在香港上市前前后后的细节毫无保留地给迪信通的负责人进行了传授。
此后,迪信通的负责人再也没有联系张玉栋。一开始,张玉栋还有点莫明其妙:收购怎么停下来了呢?黄光裕催张玉栋加快进度,迪信通很快提出了增加收购资金到13亿元的要求。迪信通的加价只不过是委婉拒绝黄光裕的并购。
紧接着,迪信通开始了迅猛的发展,在跟国美谈判之前,几乎天天开店,鼎晖投资在迪信通的介入也越来越深。
就在迪信通抛弃跟国美的股权合作后不久,一封长长的举报信送到了中纪委重要领导的办公室。郭京毅、刘阳、张玉栋三人勾结,在外资进入中国问题上存在大量的行贿受贿行为,直接的后果是影响到中国的资本产业安全,“迪信通”三个字也出现在了举报信中。
中纪委在秘密行动,黄光裕危机重重。
举报信成为最终导火索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