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城在3C和家电的基础上,开始做日用百货。质疑声迭起,但刘强东十分坚持。他相信,那是京东的未来。十年后,京东商城一定是一个大而全的网上零售公司。
2008年下半年,刘强东在董事会上提出,京东要在3C和家电的基础上,增加日用百货商品。徐新对此并不同意,在她看来这显然有点操之过急,“3C市场已经足够大,没有必要冒着品牌稀释的风险去增加新的品类”,但她承认刘强东对京东的控制力,“Richard(刘强东)是公司的创始人,公司的决策绝对是他说了算”。
2009年年初,京东开始销售百货商品。
为什么日用百货现在要上?刘强东的逻辑是:“京东已经有200万注册用户,他们希望所有的东西都在京东上买,推出百货产品是为了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我可能三年五年都不会在百货上花多少精力,99%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3C和家电,直到把它的销售额稳稳地超过100个亿。”刘强东说,“但是如果十年之后来看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京东一定是大而全的。”
和现实中的商场一样,有人流就会带来销售。京东在拥有了每日上千万的浏览量之后,上百货产品自然也能带来不错的销量。不过,百货与3C、家电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商品,无论是供应商渠道、库存管理、物流配送都有不小的差异。在商品种类做到“大而全”的同时,保持供应链的高效率,这对京东显然是个新的挑战。
我们不妨先看看世界级的“大而全”。亚马逊目前销售超过3000万种商品,2008年销售额192.7亿美元,而库存周转天数不足10天,而京东在商品种类1.5万、销售额13亿的量级上,其库存周转天数需要12天。显然,差距不小。试想,如果2年内京东的商品种类超过10万种、销售额达到100亿,它还能否在现有基础上保持甚至提高效率?
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往往意味着对技术的充分应用和巨额的投资。亚马逊1994年创建,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建仓储、物流丰富产品线,完善服务器、数据库架构,其总投资可能超过20亿美元。这种在初创期的巨大投入让亚马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创始人贝佐斯一直是华尔街最不受欢迎的人。直到2003年,亚马逊成立8年之后才开始赢利。
在接受《创业家》采访之际,刘强东称,京东已经于2009年4月实现稳定的可持续的赢利,但他要把京东做成健康的“大而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除了自身系统的管理和升级能力,中国零售行业受到的限制太多。比如,多数国内的供货商没有或不愿将其API开放给京东,这就使得京东无法精确掌握货物的信息;国内的库房单体面积往往只有数千平米,而极少有数万平米的大库房,也就是说京东的货物必须分在几个小库房中,这就使得京东几乎不可能真正以流水线装置来传送货物。“能把存货周转天数控制在12天已经几乎是一种极致了”,刘强东说,“到今年年底,我有信心再减少一天”。
刘强东现在的目标是,2-3年内京东销售额突破100亿,净利润两亿元。但他认为,突破100亿之后,“京东反而会有很大的现金流管理风险,因为那时现金流将超过10亿元,将必须要有产出。但现金流是供应商的钱,万一投资失败,京东可能会面临资金流断裂的危险”。
京东的未来空间很大,但不确定性同样存在。
对话刘强东 京东为什么没利润?
文|本刊记者 张凯锋
《创业家》:你做过代理、连锁和电子商务。这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强东:我做了几年代理商,感觉是代理商必然会消亡,因为这个环节没有太多价值,所以2001年才会去做零售。2004年,我做B2C,其实当时并没有B2C的概念,只是做网上零售。我做传统渠道的时候,对供应链效率的概念还比较模糊。但是我知道,做零售商必须要控制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只要我成本比你低,别的条件一样的话,我能赚钱而你要亏钱。我今天还抱着不变的理论,只要我成本比你低,我没什么可怕的。怎么打,到头我肯定不会败,如果我成本比你高,打到最后一定失败。
《创业家》:亚马逊在赢利之前亏损了8年,京东会经过同样的过程吗?
刘强东:亚马逊开始的时候亏损?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最初选择的产品是书籍和音像,适合在网上卖,能够迅速把规模做起来,树立起来影响。但它客单值太小,单价太低,这样单笔交易的成本就会很高。亚马逊后来为什么能实现赢利?当它卖的产品客单值达到80美元的时候,它就实现赢利了。京东和亚马逊的模式还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所有的资本集中在一个地方,利用3C产品单价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赢利。其实我们2004年-2006年都是赢利的,只是不多而已。
《创业家》:有人说京东的特点只是低价格,“平进平出”,公司本身不赚钱,没有什么价值。
刘强东:京东并不是“平进平出”,不是100块钱进货,再100块钱卖出去,那确实没一点价值。京东只是维持费用率跟毛利率差不多而已。如果我的费用率是5%的话,100块钱进货,我105就卖了,这样可能我没什么净利润,但并不亏本。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我的销售额只有几十亿,两个点的净利率是多少?只有几千万,这个量级的赢利是没有意义的。
《创业家》:京东2008年上了大家电产品,如何和国美苏宁这样的家电连锁巨头正面竞争?
刘强东:做零售看的永远是成本和效率。虽然我现在比它小很多很多,但是只要我的成本能永远比它低,效率永远比它快的话,我就不怕它,因为它不可能把所有产品的价格降到和我一样。
《创业家》:京东为什么要自己建物流公司,成本会不会太高?
刘强东:我相信三年之内,任何一家快递公司都达不到我们的标准和消费者的标准。现在的消费者很挑剔,要求也很高,第三方物流公司不能完全满足我的需求,只能自己建。现在我们的物流公司是京东的全资子公司,专门做快递业务,跟申通、圆通的企业性质一样。如果有一天第三方配送公司的服务质量、效率都能达到我的标准,消费者都能满意的时候,我随时可以甩掉。
《创业家》:从3C扩展到家电是比较合理的产品拓展,但现在就上百货产品是不是有点太着急 了?
刘强东:上日用百货不是为了吸引新用户,而是为了满足已经注册的用户。因为他们每天都投诉我们,要求我们卖化妆品、卖鞋。他们希望网上购物都找京东。现在,京东上日用百货的位置也不多,主要还是3C产品。我99%的时间和精力还是会放在3C,可能三年甚至五年我都不会在百货上花多少精力的。但十年后看,京东一定做一个大而全。
用最快的速度跨过规模这道坎
京东现在是在仰攻,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量还不够大,它要用最快的速度跨过这道坎。从战略上说,刘强东不应该追求短期利润
文|滕斌圣
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电子商务。虽然刘强东一再强调,他不认为京东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他说京东就是做零售,是一个零售商。不管怎么看,京东实际上通过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本来竞争已经很激烈、垄断性已经很强的行业。
这些年来,家电企业对国美、苏宁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两家渠道商占家电消费市场1/3的份额。去年,海尔的净利润只有1.5%,其他厂商大都在1%以下。这种格局和国美苏宁的强势是分不开的。正当家电企业很沮丧,觉得这个格局很难打破的时候,京东商城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可能的路径。这个路径在国外已经取得了成功。比如,美国的新蛋(Newegg.com)是全美规模最大的IT数码类网上零售商卖3C产品;亚马逊做网上零售已经很成功。为什么家电就不能用这个模式做起来?安装、物流、导购,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障碍。
对于京东而言,它崛起的前提是突破厂商对它的控制。它的出现打乱了既有渠道的格局。厂商对它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提供了第三条道路,厂商可以以此向国美、苏宁讨价还价。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京东的价格优势很大,对现有体系冲击得太厉害,厂商的第二条,甚至于第一条道路给搅乱了,这种阵痛是很厉害的。所以很多厂商不向京东直供,而是让一二级经销商供货,就是为了控制京东的降价幅度,制造一个防洪堤。但如果京东真的能够把规模做大,家电企业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当京东做到一定规模后,它一样会把价格抬上去。这就涉及京东的赢利能力问题。对于一家互联网企业来说,成长性是它早期的主要目标。京东商城不是不可以赢利,如果要盈利,就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它放弃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追求更快的发展速度。这是一个企业的路径选择问题,而不是它的模式注定不能赢利。当京东的销量达到一定规模,它涨价1%,东西不会卖不出去。现在京东的第二轮融资已经到位,从战略上说,刘强东不应该追求短期利润。
京东做得很辛苦,它现在是在仰攻。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量还不够大,而且它要用最快的速度跨过这道坎。就好像你要游过一个水下通道,必须憋一口气,游到对岸才能换气。最好的方法当然是越快游越好。这种成长轨迹在国美早期也曾发生过。国美占用厂商资金、向厂商摊派费用,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快的发展速度。一旦做大了,这些厂商就被它绑架了。这对国美是个正循环,对厂商是恶循环。对京东来说,同样如此。没有量,就无从谈行业地位,规模是行业话语权的惟一来源。这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京东追求现在赢利,上不了规模,就不可能把成本降低,未来就更没有利润。
京东何时可以赢利?我感觉,当它在同一产品上的销量达到国美1/10的时候,它对国美的威胁就很大了,厂商会加大对它的支持。京东会有一个大的跨越。
对于京东的大而全战略,我不是很认同。要知道,并非客户的所有需求你都要满足。西南航空是好的例子。它以快捷高效著称。当有客户提出,让它搞头等舱、商务舱的时候,它的董事会否决了,因为这些服务会让西南航空的商业模式不够纯粹。只有纯粹的才是高效的。京东现在要明确举出一面旗帜,而不是到处插旗。
流言蜚语
文|网络达人
上周和互联网的几个大佬们吃饭,无意聊到“京东模式”。有人观点保守,有人认为京东模式必死无疑。在这里贡献出来,和大家分享。
京东模式不靠谱的理由:
京东做得越大赔得越多。为了保证产品低价,他们产品的加价率很低。这样加上物流、人员、管理、库房、广告之后,基本上处于赔钱的状态。现金流越高、赔的越多。
这个行业永远有低价跟进者,永远会有一个更傻的人,站在你后面砸钱。你有钱砸2个亿干2年,后面就有个准备了3个亿干3年的。当年易趣进中国砸了2个亿,结果淘宝一来,先宣布免费,产品也比易趣做得好。
(阅读次数:
)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