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9月27日发布的人力资源指数分析报告显示,在我国15个城市的4个重点行业中,工资涨幅输给了物价涨幅(CPI),多数地方实际工资呈下降态势。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苏海南介绍,该指数以15个城市(9个东部城市、3个中部城市和3个西部城市)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个重点行业为调查对象,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基期、去年同期、上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 论最终。
报告显示,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全部15个城市四个行业2010年1月的数据做对比发现,扣除物价因素后,普通劳动者的实际工资仅增长1%,与2010年6月比,实际工资下降了5%。
2011年8月,中国CPI同比上涨6.2%,面对居高不下的CPI,政府一直强调要给工人涨工资。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于2011年4月19日透露了“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的消息。此外,有知情人士表示,国家发改委方面起草了一份覆盖社会范围较大的“涨工资方案”。该“方案”包括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较大范围地提高社会工资、建立对低收入阶层补贴保障机制、提高住房货币补贴的标准等。
政府一直强调给工人涨工资,但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民众还是对CPI涨幅倍感质疑和焦虑。工资增幅跑输CPI ,稳定物价与涨工资谁重要?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解决CPI居高不下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稳物价。工人工资是和物价、供求关系、生产力直接相关的,市场会自动调节。在劳动生产力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加工资必然造成高物价,特别是在整天宣传工资倍增的情况下更是会造成通涨预期,进一步推升物价。
陈一舟则认为,要确保工资增长跑赢CPI,要以制度的力量推进劳动者权利的回归,让国民收入涨幅高于CPI涨幅。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