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的过街天桥上的小地摊是每天下班回家路上一处热闹的地方。十几米的距离走过去,卖碟的,卖图书的,卖小宠物的,卖小饰品的,甚至还有小日用家具的,虽然自己不会买,却也有欣赏的余地。渐渐发觉,天桥的小地摊也是一个顽强的生态系统,而且颇具活力和新意。 据我观察,平均七天,城管会过来“清剿”一遍这里。每隔五天,天桥地摊都会换一次“商户”,所卖物件的风格和品类也跟着换掉。三天内,生意不好的“商户”会自动撤离。“商户”之间大概间隔一米的距离,几乎不存在“同行竞争”,彼此和睦相处。自从上次在超市见到两个不同品牌奶品促销员大打出手之后,在这里我不由找到了一些“和谐”的感觉。不容易啊!
近来见到奥运福娃也上了天桥的地摊,回来欣欣然说给同事们听。有人认为那是纯粹的假冒伪劣,有人认为那是侵犯专利权,还有人认为有损奥运神圣的形象,我自觉无趣。上网、看电视,新闻报道了某某商店又因为“非法使用”福娃形象而被处罚了。我却越发困惑,在我看来,福娃上地摊是社会的进步。
首先奥运是一个全民性的体育、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大活动。我想主办方选择福娃这样平民化的形象也应该这方面的考虑。福娃的意义平实而伟大,不应象爱马仕那样被陈列在橱窗里,却拥有超越品牌的价值。如果我们仅仅把福娃当作一个品牌来保护,无疑是狭隘的。中国民间的不是品牌但影响力远胜于品牌的形象诸如“财神爷”、“吉利娃娃”是很好的例子,它们的价值是超越岁月的。说实话,我第一次目睹福娃的真容是在天桥地摊上的。
其次,目前市面上的奥运吉祥物福娃分毛绒和塑胶两种材质,大号福娃每只99元,5个福成套出售总价格达到了495元;一个小号福娃则要花78元,整套390元。买齐一整套福娃需要花费四五百元,价格的确比普通玩具高出很多,以至于有人调侃地将福娃称做“富娃”。在北京工美的奥运特许零售店,毛绒和塑胶福娃的做工实在不敢恭维,工艺粗糙,包装简陋,还有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成本只有十元的福娃楞是要卖到数百元,我不禁这种“精神价值”带来的暴利。到底我们是要赚钱,还是要推广奥运精神呢?可能定价者没有想好。地摊上福娃的价格大致与同类型毛绒玩具的价格相同,当然会有很大的市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摊福娃拉近了许多人与奥运的距离。
第三,地摊上卖福娃,从一个角度体现了人们对奥运的关注,并且在传播这种关注?我见过地摊“商户”认真的给顾客讲解福娃的名字和含义,那种专业的态度远远超过了特许经营店。有些不明白,多么好的义务宣传员哪,我们的城管还要“清剿”。说实话,福娃的造型真的很一般,是个缺乏新意和想像力的玩偶,地摊“商户”能够从“加菲猫”、“流氓兔”等众多走俏的玩偶中选择福娃是多么高的觉悟啊!
难道奥运福娃上地摊不是社会的进步吗?
(阅读次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