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城市地摊文化
1666年的一场大火,造就了伦敦的Spitalfield Market,从此,历史上最古老的创意市集诞生了。300多年后,这个“跳蚤市场”吸引了包括麦当娜、约翰尼·德普、凯特·摩丝等潮人的大驾光临。
酷爱创意和跳蚤市场的王怡颖写了本书,把国外设计师自创的作品在各种市集上摆出来卖的形式统称为“创意市集”。于是这个在国外大为盛行,在国内却陌生新奇的名词,开始蹒跚走进我们的视野,以同名的形式出现在全国大城市。一时之间,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市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迅速融入到城市的文化特色中。
从去年末到今年夏天,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创意市集可谓是遍地开花,手工玩偶、涂鸦潮品、特色版画、DIY音乐专辑……所有你想得出的创意,都能在这里找到。
对于北京创意市集的印象,米奇鳗曾告诉记者,北京人的砍价和语言应用水平真是不可小觑。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录着这样的一段对话:“这是一次性贴纸吗?还挺特别的,多少钱一张?”“十元一张,这都是防水防晒的。”“那买多一点儿能不能便宜?”“那……五张四十块吧。”“那买六张呢?”“六张?五十。”“那还是没便宜啊。这样吧,四十五块。”“五张四十块已经比上海便宜很多了,不能再便宜了。我是坐飞机来参加活动的耶。”“那八张呢?”……米奇鳗无奈地说,买越多越便宜,这样下去要是买到一百张,真要倒贴钱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呢!
在北京人的砍价功夫下,不得不瘪囊而归的米奇鳗,没有像参加上海市集一样,挣回了机票钱,但却收获了许多真诚又幽默的“北京哥们儿”——乔小刀便是其中之一。他也是市集中的摊主,以创作T恤图案、刻版画闻名。“能量超人、百变金刚”是大家对他的普遍认同,刚才在台上还是边弹边唱的创作型歌手,一脸很忧郁、饱含深情的样子,回到摊位后立刻变成了招揽顾客的高手——“通通不用钱!围观不用钱!拍照不用钱!名片也不用钱!现场让你画T恤,画得好的也不用钱!去泰国找人妖合影要花钱,在北京找乔小刀合照不给钱……”
说到创意市集的城市特色,米奇鳗说,北京市集的东西是放在地上的,比较有地摊的感觉;而且买家很理智,不会因为自己喜欢就不考虑价钱因素。上海市集的地点是在繁华商业区的百货商场里,摊位用两个大的纸箱做桌子,有易拉宝之类的东西作为招牌;大多数买家很少顾虑价格,只要喜欢就会买下来。台湾的市集由于兴起的时间长,所以显得相对成熟一些,通常是在露天的景区里举办,方便大家一边浏览风景,一边淘自己喜欢的东西。每个创意市集都会有不同的主题,人们根据主题随性发挥创意,例如在“台客摇滚”里,大家的穿着会很新奇、艳丽,有朋克的感觉;在“简单生活节”里,大家的穿着就会很随兴,强调乐活。至于日本东京的市集,就像国内的展览会一样,摊主有自己的展位,显得比较规范,很有品牌的感觉。
总有一摊儿适合你
伦敦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踏出校门成立自创品牌的第一步,多是自制最酷炫的流行品,然后到Spitalfield Market和Portobello Market跳蚤市场,与追求第一手流行的客人直接接触。当然,优异的设计师很快会被发现,进而成立跨国的品牌专卖店。国外市集为真正的才子们提供翻跃龙门的助力,无数草根儿就此成名。
至于中国的创意市集,azureway说,这些“地摊货”丝毫不显廉价平庸,相反,独特、新鲜、精致、有趣,还相当平易近人;阿wen说,他喜欢在这样的集市上游走,有时看到商场暴利的商品,挂着时尚的标签仍然掩盖不了设计的平庸,甚至恶俗抄袭,这些散发灵感的作品会让人感到弥足珍贵,带着膜拜的心情小心收藏;麦带刀说,创意市集里没有深度,只有态度……
创意市集在北京的主要组织者疯果网负责人王三石说,在中国,普通人能够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太少了,而一些学习艺术的人处境也是非常尴尬,往往很难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甚至会遇到生存问题;还有一些人不得不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比如做商业设计等。疯果网就是想帮助这些有才华的人活得自在点儿,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同时还能得到收入。
(阅读次数:
)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