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的集装箱,不需要消耗其他建筑材料。以单个连锁店80平方米为例,集装箱采购成本1万元,改装成本1万元,因此连锁店的建设成本为2万元。而一般房屋建设成本为每平方米1000元,如果建房子,这样一个连锁店店面需要8万元。这一块就可以节省6万元。按照“好立方”发展规划中的全国1万家店计算,总成本可节省6亿元。
此外,“好立方”的选址是农村的荒闲土地,不占用耕地和建设用地,这样不仅节约了80平方米的土地资源,而且还创造了土地价值。“按每个80平方米的店面计算,我们要给农户每年3000元的租金。”王立刚说。
记者还了解到,租用土地的成本其实也远低于买地的成本。所以有人说对农村土地的使用是“好立方”成功的一个关键点。
打造“农村沃尔玛”
南大集团过去主要做环保食品包装,去年的产值达到了20亿元。但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原本就面临发展困境的中国企业雪上加霜。这给了从事制造业的的陈建华很大的思想冲击。
“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正当陈建华在苦思冥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农村内需的举措。“当时我们就觉得农村是一个重要的市场。”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也认为,目前农村消费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2000年至今,农民的收入增长了78%,而同期农民的消费增长了140%。“这说明,农村的巨大市场已经开始启动,而与此相矛盾的是,农村并没有完善的商业体系。”
为此,去年5月南大集团启动总投资4亿元,首期投资5000万元的““好立方””连锁便利店项目在海宁试点。陈建华说:“在农村,每个村的营业额有限,若用传统思路投资建一个连锁店很不经济。因此,沃尔玛这样的大超市肯定不会开到农村去。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目前单店的日均营业额超过1500元,一年就有50多万。如果发展到1万家,那么整体的营业额就达到50多亿元。”陈建华如此计算着他的“农村沃尔玛”版图。
而让陈建华有如此底气的还在于他有自己的优势。陈建华的南大集团,多年来一直从事包装行业,跟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其中有联合利华、卡夫、雀巢、统一、康师傅等。这样一来,“好立方”超市中的数千种商品,有40%~60%都属于厂家直供。这不仅确保的产品的质量,更可以直接让利给农村的消费者。
陈建华说:“农村原有的小卖部采购渠道非常薄弱,我们对市场做过调研发现,许多过期或临期产品都是在农村流通,所以‘好立方’项目启动在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因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食品安全控制这一块。我们有一个信息系统,可以监测所有供应商的身份,供应商的检测报告,还能追踪货物的流通情况。”
土地问题成能否成功推广关键
虽然“好立方”不占用耕地和建设用地,但那么大的一个集装箱总是要放在一个地方的。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王忠明说,“好立方”模式的连锁店不需要征用土地,只是利用农村闲置土地。但是适用闲置土地需要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协议,这就涉及闲置土地使用的合法性问题,因为农民是否有权出租土地的权利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
此外,连锁店场所必须为具有合法产权证明的物业,并具有明确的地址门牌号。而由于集装箱改造而成的钢结构营业房虽然是固定在土地上的建筑物,但它不具有房产证,也没有相应的门牌号,所以它不符合对经营场所的现行规定。
如何破解这些问题,让“好立方”项目合理合法地存在,成了这一项目能否推广开去的关键。陈建华介绍,他们的“好立方”项目最先在海宁启动,海宁市政府专门为此召开了由工商、经贸、烟草、国土等部门参加协调会。最终,由当地工商局协助拟定标准的《房屋权属证明》文件。这一文件旨在确认集装箱连锁店可用于商业活动。
“是否能像海宁试点一样,得到政府的如此大力支持和帮助,是项目能否跨出海宁走向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的关键。”陈建华略有担心地说,希望在“好立方”的推广过程中,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解决“好立方”的身份问题。
不过,在这次“农村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暨“好立方”创新商业模式”研讨会上,政府部门官员的表态,让陈建华吃了颗定心丸。省经贸、国土等部门的领导均非常看好“好立方”项目。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