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突围
卖烤生蚝没有多久,陈继雄断言:“武汉市很快会风靡烤生蚝。”武汉人现在每天要吃掉生蚝两吨(约6000只/吨)以上,海陆空几乎占了市场份额的一半。
尽管生意火爆,陈继雄并没有沉迷在烤生蚝之中。“等大街小巷都在烤生蚝的时候,我已经突围了,发展成广东菜酒店了。”
陈继雄一边在排档里烤生蚝,一边酝酿起大动作:
高薪请广东厨师,南下到广东进海鲜。
2005年3月,“海陆空”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了注册商标。
2005年5月,陈继雄租下了隔壁的两家门面,海陆空搬出了小排档,发展成了有38个台位的中型店面。
2006年,海陆空一口气开了三家店:2月14日情人节,万松园店开张;8月5日,青山店开张,9月8号,海陆空竹叶山店将要开张。另外,8月8日,海陆空吉庆街店成功迁址,搬进了对面更大的门面。
扩张的速度让人目不暇接。更惊人的是,“每一家海陆空开业就立马火爆”。
回忆万松园店开张的情形,陈继雄自嘲地笑了:“我从没见过那种阵势,局面完全失控。”当时店里只有6个服务员,5个后厨,根本忙不过来,结果是客人都自己跑到厨房抢菜。人手不够,陈继雄亲自做煲仔饭。
陈继雄坦言:“做食品、做市场我是行家。开酒店,我还是外行。不过,这没关系,请内行来不就行了”。马上,他高薪招聘了一批酒店精英。“现在,海陆空人才济济,万松园店已经是井井有条,其他店也会如法炮制。”
仅花了一年多时间,陈已由外行变成内行。
海陆空还能走多远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对海陆空的未来,陈继雄套用了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词。
迅速扩张,资金如何跟得上?“海陆空经过不断总结,多方融资,迅速占领市场。”陈继雄透露:“我专接死店,然后盘活,成本并不高。青山店,原老板投资300万,我花45万接;万松园店,别人投资100万,我花30万接。”
谈到酒店经营的成功,陈继雄总结了五大要素:老板的思路和为人、味道好、价格公道、环境好、服务好。
“海陆空的定位很好,专做平价海鲜和广东菜,打破武汉市高价海鲜的格局,把消费者定位在工薪阶层。”
菜本来价不高,扩张后成本增加如何挣钱?陈继雄称自己是“挣慢钱”:“别人一盘菜挣1元,我分两次或者三次挣不就行了。”
陈继雄强调:做生意,绝不能贪小便宜,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向供货商结账,不拖拉,不抹零头。
(阅读次数:
)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