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月,经营得还不错,客人也不少,营业额达到7万。大年把一个月的开销算了一下,计算器一按,真正的毛利只有30%,是21000元,也就是说第一个月亏了10900无。
大年觉得第一个月亏一万很正常,哪有一上来就抢钞票的。他准备好了,第二个月再贴它一万元,相信第三个月可以持平了,以后大概就可以赢利了。
第二个月,客人还是很多,生意还是不错,但是毛利算下来只有25%了,大年亏了1.5万,比上个月多了5千元。
原来的老板大刘说了一句:“大年,你别是后院起火了吧?”
大年去查查厨房的开销,等待他一斤,我们饭店进鲈鱼肯定更加便宜,你呀,让别人斩了一刀!”大年并不挑明:其实是我让你斩了一刀!
下午,外甥女装模作样到水产市场跑了一次,回来退给舅舅12元。
大年大惊失色,一天光是进鲈鱼就要漏掉12元,还有桂鱼,还有里脊,还有虾和蟹,还有青菜,还有作料。外甥女进的味精是假货,味精少盐多,却是按照正牌的价格买入的,一点折扣都没有……难道每进一样菜都亲自过磅吗?每一样菜都到菜场去问价格吗?他难道跟外甥女点明了是你在“捣浆糊”吗?他难道跟姐姐说我要炒外甥女的鱿
第三个月,饭店亏了1.2万,比上个月稍微好一点,大年想自己贴进去,争取第四个月持平……可是妻子尤天天说什么都不肯:“我们家的钱都让你败光了,下个月你就要借债去填这个洞了,你还不如关了饭店,每个月白送给你外甥女2500块。”
方大年在姐姐和妻子两头都拉不下脸皮,进退维谷,只好关了饭店,见坏就收吧。
方大年用6.6万买得经验三条(平均每条2.2万人民币):第一,开饭店如果没有30%的毛利,那肯定是亏了,赶紧关门;第二,什么人是饭店的亲戚,顾客才足亲戚。外甥啊,姐姐啊,都不是亲戚。客人来吃饭,我们把他当成自己的叔叔们伯奶奶爷爷哥哥妹妹,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就会让他们满意,他们下一次还会来吃饭;第三,自己的亲人要到饭店来做并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他们合股,共同投资才能共同关心饭店的效益啊。
尤天天的服装店
尤天天下岗了,每个月下岗工资350块。她闲在家里没事,想着要开家小店。
三个月之后,天天在地铁浦东的某出口处,租了一个地下的小商铺,单开门,面积6平方米,租金是1500元。卖什么?小百货。
天天是个讲究实际讲究实惠的人,她一边卖货,一边总结:同样是一条裤子,在这里卖50块,在人民广场地铁站就能卖80块——这就是市口!在这里,超过50块的裤子,就卖不动了,再好的裤子都没用,一定要低于50块——这就是顾客的层次!
小店开了两个月,没有赚到什么钱,然而,没有赚就是亏了,1500块租金加上60块钱的税,硬碰硬是要交的。大年劝天天关了算了,何苦早上10点到晚上8点,比以前上班还累。
天天说:“我亏了就是赚了,你懂不懂?下个月我肯定能持平,你看我做。”
天天调整了进货的品种,主要以服装为主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