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邵仙墙:“当时觉得销售形势这么好,我们就加班加点地生产,没有注意产品的质量,反货以后,我们损失了4万元钱”。
这一次葛粉被退回并不突然,因为此前日方已经不止一次对葛粉的白度表示不满。
原葛粉厂副厂长沈祖国:“国家根本没有标准,我们也不知道参照什么标准,所以就按照他们的要求在搞,他要什么白度我们就要达到什么白度”。
邵仙墙的妻子丁燕:“他们经常提出要求,打电话,发传真过来说你们的产品怎么没有改进呢,今年的产品跟去年的一样呢,是不是你们的设备老化了”。
日商要求进一步去除葛粉中的杂质,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邵仙墙却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际,日方也敲响了最后一次警钟。
邵仙墙:“外商也从国内其他省份进货,当时我就考虑,要学到葛的真正加工技术还是要到日本去”。
邵仙墙的家乡在湖北钟祥市,地处山区,那里满山遍野都是野生葛,葛的根富含淀粉,山里长大的邵仙墙,对葛粉非常熟悉。
农户:“我的母亲,到春天她就在山上生活,每天到山上挖。”
村民:“过去度荒年是最好的东西,怎么吃呢,打面糊,粑粑,做肉糕,好吃吗,好吃”。
葛粉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是一种药食两用食品,1990年刚刚毕业不久的邵仙墙回到老家,看着满山遍野的葛,有了创业的冲动。
原钟祥市工业局局长:“了调查报告,如何利用山区资源,本地资源,发展山区的特色经济”。
邵仙墙与几个合伙人集资了3000元钱,在客店镇办了一个葛粉厂。因为没有设备,产品加工土法上马,从农户手里赊账,七拼八凑收集了2吨葛粉,而当他们兴冲冲地把做好的葛粉包装了拿到市场上卖时,卖6元钱一公斤,却没有人买。
邵仙墙:“半年多时间吧,背着葛粉到处推销,结果没有销出一斤”。
赊农民的葛粉去卖,还不了钱的尴尬现在人们都还记得。
村民:“老板啊,有些还讲点理,有些不讲理,你不给我不放你,你既然办厂就有钱”。
邵仙墙:“记得有一次,我走在街上骑着自行车,突然几个人就把我拦住了,说你不给钱的话,你的车就不想要吗?”
葛粉卖不出去,邵仙墙为产品的销路问题伤透了脑筋。1990年8月,偶然间在武汉市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淀粉科学”杂志,发现日本的葛产业比较发达,这让邵仙墙看到了一丝希望,在茫茫大海的那一边,会不会有他的葛粉市场?他想试一试,他给上面介绍的经营葛粉的企业一一写了信。
邵仙墙:“过了20天以后,马上就收到三封信,当时我们那里还没有外国人寄信呢,尤其是拿着那封信,日本人给你寄了一封信,当时我大吃一惊,也特别激动,马上就把信打开看内容,当时有两个客户很急,说我想马上到你那参观。”
没想到日商反应这么快,一个月后,小小的客店镇迎来了第一批外商。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