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他终于制作出10辆微型手推车。当他把这些玩具挑到县城叫卖时,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围观。他趁机吆喝起来:“快来看啊,都来买哟!一辆小车才卖15元呢!买回家既可当工艺品,又可以给孩子讲历史碍…“他喊得眉飞色舞,可围观的人却议论纷纷:“我家里就有手推车啊,要教育孩子,我可以让孩子在家看真家伙!再说,这玩意儿也不能叫工艺品,我们这儿到处都是,谁稀罕啊!”
曲宝营叫卖了半天,有一个小孩吵吵嚷嚷地缠着父亲要买一辆。可那位顾客拿起他的小车端详了一会儿后,忽然又放下了。他对曲宝营说:“你瞧瞧,这么粗糙的东西能算工艺品吗?就算我愿意给孩子买一个,你也不能欺骗孩子呀!”曲宝营拿起小推车一看,发现自己做出的这些小推车果然个个木质粗糙,怎么看也不像工艺品。他这才明白自己使用的楝木都木质较粗,制作大件家具看不出来,但用在精致的手工艺品上就不行了。
过反思,曲宝营认为自己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两点:一是自己选择销售的地方不对,费县作为一个小县城,很多居民的老家就在农村,小型手推车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新鲜东西;二是自己加工的这批手推车确实外表粗糙,木料需要进一步改进。找准问题后,他首先对小推车的用料做了调整,以木质细腻而有光泽的梨木取代了原来的楝木,一连制作了10辆微型小推车。再销售时,他吸取了上次在县城的教训,直接将小推车挑到了45公里外的临沂市销售。但这一次,他的运气还是不好,从早晨到中午,他在大街上转悠了半天,只有一位老人给孙子买了一辆。曲宝营纳闷了:难道自己苦心做出的微型手推车真的没市场吗?想着想着,他忽然有了触动:两次出来推销,都是孩子嚷着要买这玩意儿;孩子既然这样喜欢,何不到学校去试试呢?
当他挑着担子出现在学校门口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些中午放学的学生一出校门,就看见了微型小推车,一问价格才卖15元,便立即将曲宝营团团围住,争着吵着要买他的小手推车。才一眨眼工夫,他手里的9个微型手推车就被抢购一空。没买到推车的孩子还一个劲地问他:“明天还来不来?我先给钱预订。”
终于挣钱了,曲宝营高兴之余,花了100元钱给妻子买了一套新衣服,自己又买了一瓶酒,一路哼着小调回到了久别的家。曲宝营突然回到家里,可惊坏了妻子。她见丈夫一脸憔悴,衣服脏得很久没洗,却给她买回了新衣服,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这天,曲宝营感慨万千,一沾酒,顿时就喝得酩酊大醉。
这之后,曲宝营又相继做出了几批小推车,他每次去临沂市的学校推销,都供不应求。眼看手推车的市场越来越大,他就开始动员妻子和两个儿子一起帮忙制作,并说:“谁动手钱就归谁!”有了“物质刺激”,家里人都上阵了。在他的指导下,一天下来,一家人能做出五六辆小推车。此后,曲宝营挑着小推车到学校出售,妻子和孩子就在家里制作。不过,这样运作,虽然产量提高了,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要。每次,只要他一去,那些学生就抢购一空。
曲宝营开始发起愁来:这些推车毕竟是手工制作,既耗时费力,产量又低,一天也制作不出几辆。而且,他长期在学校火爆的销售,引起了商贩们的注意。这些精明的商贩发现他的微型小推车很有市场后,便先照价全部收购下来,然后再以三四十元的价格转卖出去。曲宝营想,自己的产品这样有销路,如果还局限在原始的手工生产状态,肯定做不成大生意。从此,他开始琢磨起半机械和半手工生产的模式。
生产规模扩大后,曲宝营于2004年11月向当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沂蒙农家宝工艺品厂”,以平均每天生产200多辆手推车的速度,向市场销售。
爽!小车推出大市场
手推车产量提高后不久,曲宝营的产品开始出现了积压现象。这时,有人建议他在媒体上做个宣传广告,好让人们都知道他这个特殊产品。但由于刚投资了9万元扩大生产规模,他没有能力再在媒体上做宣传了。想来想去,他最后决定用自己的身体去各地做活体广告!
(阅读次数:
)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