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按:两年前,在佛山的大街小巷,每到周末,就能看到梁泽宇踩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四处兜售油。邻居们对他早已熟识,一听到他的吆喝,便团团围过来,跟他攀谈和买油。两桶油,一桶20升,按15元/升算,梁先生一个周末就能净赚200元以上。
就在几年前,梁先生还在一家工厂打工,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他一有空闲就到外边做兼职,比如卖旧书、帮商家派送宣传单等。几个月下来,梁先生钱没挣多少,倒折腾得身心疲惫。妻子不忍心见到他劳累,向他建议道:“俗话说卖油的人浑身油水,你倒不如去卖油。”梁先生暂时也找不到其它路子,唯有听从妻子的建议,找了一家食用油供应商,利用周末,开始了卖油挣外块的油贩生活。
由于梁先生卖的是纯正花生油,货真价实,加之是送货上门,从第一天开始,他的生意就得到了街坊们的欢迎。
第一个月,梁先生减去成本,盈利近1000元。梁先生乐坏了,他没想过油这么好卖,开门第一仗就获利匪浅。
半年后,梁先生又打起了新算盘,想改变踩着自行车四处兜售油的生计。他想,自己只是一个转街卖油的,生意再好收入始终有限,如果做食用油供应商,岂不更好?梁先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妻子,希望妻子能支持他辞职下海,专心做食用油生意。
善解人意的妻子知道他决心已定,只好答应了他。但她有一个要求,就是梁先生辞职前,一定要计划好店址、找好榨油机设备。
得到妻子的支持,梁先生感觉如虎添翼,他踩着那辆用来卖油的自行车,先后走访了十多家食用油供应商,向他们打探榨油机器来源和经营经验。得知梁先生要买机器生产食用油,商家们仿佛如临对敌,不肯透露半点信息给他。梁先生辗转了半个多月,依然一无所获。
失望之余,梁先生只好把希望寄托于报刊网络,希望在上面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榨油设备。一天,梁先生在杂志上看到一篇“用某机械,创百万财富”的文章,上面就有介绍他梦寐以求的榨油机。于是,他赶紧拨通了某机械的销售电话。天公不负有心人,广东某公司客服人员不仅告诉他有各种型号榨油机,还邀请他亲自上门考察,学习榨油技术。
2006年,梁先生的榨油加工坊开张营业了。他把加工坊的店址选在菜市场附近,消费者在这里不仅可以亲眼目睹食用油的生产过程,还可以用自己带来的原料加工制作。完全透明的加工过程增强了人们对产品的消费信心,开业初,梁先生由于人手不够和资金有限,不得已定下先预约后榨油的规则。
(阅读次数:
)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